教育論衡:新學年新願望

教育論衡:新學年新願望

盧鋼鍇

本港教育改革進行了數年,擾擾攘攘,譭譽不一。專家學者意見紛紜,成效未能立竿見影,決策者取捨維艱,執行者進退兩難。數年來教改有實質的成效,也有嚴重的失誤。教改成功地在意識上喚醒教育界不可再抱殘守缺,而中、小學校不同程度的自我更新,擺脫舊思維,也是可喜的一面。但也有不少學校缺乏深層教育理念,為嘗試而嘗試,博取媒介浮誇報道,現象十分普遍。這種好大喜功的風氣,不徒見於學校領導層,亦見於政府當局。政府須於短期內解決下列各項問題,為教育界同工定出明確方向。

教學語言問題:
教學語言引致中、英文中學的劃分,這強制的劃分引起三百多間中學的怨氣。家長們未必輕視中文,但重視英文卻是鐵一般的事實,因為這牽涉升學與前途。中一至中三用母語,中四至中五大部份學校轉用英語是致命一擊。學校不自量力也好,為勢所迫也好,受累的始終是學生。
部份中文中學的中五畢業生雖有不錯的成績,但仍難獲得英文中學的中六學位,無他,大學入學試要看英文成績。不理會專家學者們的理論如何正確,不理會教育當局如何好意,現實就是如此。讓學校自決教學語言,讓學校以真正的成績自行向家長交代。事實上有不少多年來均以中文課本及母語為教學語言的學校,如真光、德貞、寶血、培道、金文泰等深獲家長信任。讓各校自行發展,營造自由和信任的氣氛。

紓緩教師壓力:
教師的壓力不但來自沉重工作,更大的壓力來自工作的安全感。小學縮班教師由來已久,往日縮班教師的出現是由於人囗轉移,市民由市區遷往新發展區域,教師職位並沒有減少,因而不涉職業安全問題。現在卻因學童人數下降,中、小學教師職位急劇減少,職業已無保障。
去年已有數十名「漂流教師」,今年情況更嚴重,「漂流教師」人數逾百,這情形將會繼續。我們不能讓教師繼續「漂流」下去,教育當局宜檢討教育學院收生人數,平衡供求,以免教院畢業生請纓無路,缺乏就業機會。學校人數減少,教師失業,教院畢業生無法就業,直接間接影響教師士氣,增加教師壓力。
其他如大學三改四導致中學編制困難;中學派位五組改三組令學生差距擴大;小一入學分區制度等均須盡速檢討,這是牽動過百萬人脈搏的事。消除怨氣,創造和諧應是坐言起行的事,也是教改成敗的潤滑劑,期望新學年有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