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民工子弟從「吃蔬菜」的老家來到廣州這個大城市,儘管日子不像本地孩子般富裕,但在廣州「有汽車坐」、「老師不打人」,足以令他們感到很幸福了。
來自四川南充的一對同鄉同學楊奎和楊超,來了廣州一年,分別在廣州軍民學校就讀小四和中二。楊奎的父母是三輪車熟食小販,楊超的父母則是燒臘工人。稚氣未脫的楊奎說:「我喜歡在這裏,坐汽車很舒服。在老家的學校裏,不聽話的時候,老師會用竹子打手心,有時候手都被打腫了,這裏的老師不打人。」
楊超則說:「在廣州吃得好一點,在老家天天吃蔬菜,要過很多天才有肉吃。我喜歡吃這裏的排骨飯。」不過,兩個小朋友都異口同聲地說:「在這裏,爸媽管得嚴,玩的時間少了很多,很少看電視。在老家想玩就玩,沒人管。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不識字。由於廣州的條件好,老家很多同學想來,但是都來不了。」
將來長大以後想幹甚麼呢?楊超說:「我想考大學,坐辦公室,不要像爸爸媽媽那麼辛苦,天天要燒烤,天氣熱壞了,還是要工作。」楊奎則說:「我不知道將來想幹甚麼,我只想快點長大,沒人管就好了。」
軍民學校中二班班主任楊老師盛讚這班來自外省的學生,很單純,讀書也很用功。她說:「這些外地學生比外面(別的學校)的更聽話,學習方面也特別勤奮。」同學們一見楊老師便起哄,但同學說:「一上課我們就不會吵鬧,老師講課的時候,課堂上都很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