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十八個「無王管」的香港仔避風塘私營活海產批發商,多年來漁農自然護理署及食物環境衞生署都不願加以監管,食環署昨早終於採取行動,在每一個海產攤檔抽取水質樣本進行化驗,更聲言若發現樣本含霍亂菌,一定封舖。
食環署人員於昨日清晨時分,到達香港仔避風塘私營活海產批發市場內攤檔,抽取了十八個水質樣本化驗。該署發言人說,五至六天後會有結果,若發現含霍亂菌,會立即要求關閉店舖。發言人又呼籲公眾人士不要在香港仔避風塘抽取海水。
香港仔漁業海鮮商會主席陳富明稱,除百佳外,避風塘私營海產批發商亦供應海產給其他商舖,但只有百佳出現問題,所以發現含霍亂菌可能與百佳的養魚水質有關。他強調,食環署每月都不定期抽取樣本,水質一直沒有問題。
商販在香港仔海面抽取海水,只用作漁穫由漁船交到零售商販之間個多小時所用。此外,批發商採用紫外光燈及沙管等消毒,水質一向符合安全。
海鮮攤檔就地在碼頭或避風塘沿岸抽取不潔海水養魚在各區也有發現,除香港仔是抽水熱點外,西貢區沿碼頭多間酒家,都是直接把海水泵到海鮮檔魚缸。
鯉魚門商會主席王石星說,區內多間酒家的魚缸水,都是在附近岸邊對出一百米抽取,然後經過濾後流入魚缸。本報記者昨日也看到有食環署派員到區內海鮮檔抽取魚缸水進行化驗。
海鮮商會建議政府統籌現時各個私營活海鮮批發商,安排一些交通方便的地點作為活海鮮批發市場,由政府中央提供海水養魚,批發商可以透過「交水費」形式向政府購買海水養魚,避免發生現時的養魚水問題。該會主席陳少華稱,數年前已向政府建議中央統籌活海產批發市場,但政府並無具體回應。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發言人說,會研究現行監管使用不潔海水養魚的問題,至於是否需要修改法例及如何作出修訂,局方沒有既定立場,一切有待研究結果及徵詢法律意見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