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研究發現,在果子狸等華南地區活禽畜身上發現的冠狀病毒基因,與沙士病毒脗合程度達百分之九十九點八,引證神秘而致命的沙士病毒乃由動物傳至人類,報告更指活畜零售市場可能是傳播沙士的主要渠道。
上述研究獲國際權威雜誌《科學》(Science)接納,並於今日刊登,港大醫學院今日上午舉行記者會講解有關結果,校長徐立之也會列席。該報告題為「華南地區動物沙士冠狀病毒的隔離及特異性」,由港大微生物學系管軼博士與另外十多名研究員,及深圳疾病控制預防中心合作完成。
美聯社昨報道,該研究從野生動物市場內等待出售的果子狸、貉及鼠獾等動物身上找到冠狀病毒,基因排列與沙士病毒達百分之九十九點八相同,進一步證明沙士病毒應由動物傳至人類,如不設法預防病毒進入人類,沙士疫潮有機會再次重臨。
研究又發現四成售賣野生動物的商人、兩成屠宰野生動物的工人均帶有沙士病毒抗體,但同一市場內出售蔬菜的商販,則只有百分之五帶有病毒抗體。
美聯社又引述研究人員指,現時仍未清楚動物是否天然帶有沙士病毒,但可確信導致全球有八千人感染的沙士來源來自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