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甲說有一回在台北打的,途中跟司機拌起嘴來。他說普通話就是國語,國語就是普通話。的哥哇哇大嚷錯了,大陸人說的是普通話,台灣人說的才叫國語。
他把的士停下來跟某甲理論。見他輸理也不要輸氣,輸氣也不肯輸嘴,某甲知道拗不過他,不想暴屍街頭,只好垂首耷耳認錯。說國語不等於普通話,等於說北平跟北京是兩個地方,鳳梨並非菠蘿。
由這樁事倒可見,一些台灣人當真心眼兒窄,尤其原居民就正是不折不扣的島民,滿腦子的大台灣主義。上述那的士司機,死死咬定普通話並非國語,肯定說世間光有芭樂,哪來石榴。
不過他說得亦未嘗完全沒有道理。台灣人的國語,實在跟標準的普通話差多了。若不信,打開電視把鳳凰台和中央台仔細比較一下,不難發覺台灣國語不是一國之語,只算一方之言。你看那些地道台灣節目,不少主持的國語,比中央台老外主持的普通話也遠遠不如。最明顯不過是"sh"發聲的字都說成"s",「老師」都變成「老絲」了。
不純正的語言就不像話。老香港告訴我,幾十年前上郵局買郵票,曾遭裏頭的職員訓斥:「這裏不賣郵票,只賣士擔(stamp)。」要是我,肯定學那台灣的哥,跟他鬥上三天三夜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