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本港約五成中下價海產的香港仔避風塘私營海鮮批發市場,多年來在避風塘內取水養魚,更沒有向食環署申領牌照,食環署承認無法監管,衛生福利及食物局也明言有關商戶一直是未經許可下佔用政府土地,但當局卻一直未有採取任何取締行動。食環署今天會到該批發市場抽取水質樣本化驗,一旦發現含霍亂菌,即會予以封閉。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強調,當局一直留意該批發市場商販在未經許可下在香港仔海濱佔用政府土地,當局會考慮這個問題,但卻未回應有甚麼具體行動。
食環署助理署長洪熾排昨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上承認,現時法例只規管零售檔的養魚水水質,即使發現批發商在避風塘取水養魚也無法監管,只能追蹤批發商運出的海產,加強在零售層面抽查。
與魚類統營處魚市場一牆之隔的私營海鮮批發市場,部份海鮮檔裝有固定喉管抽取避風塘海水養魚,部份魚檔對於本報記者的追問,全都避而不答。
有業內人士稱,該批發市場銷量約佔本港五成中下價海產,主要貨源是內地的活魚、蝦、蟹及貝介類海產,多年來都採用避風塘污水養魚。其實,該處以往只有漁船在海上販賣,後來擺至岸上,形成大規模批發魚檔,魚檔沒有向食環署領牌,該署也沒有予以監管。
香港仔漁業海鮮商會主席陳富明承認,確有批發商在避風塘內抽水養魚,但設有紫外光燈及臭氣消毒,而該些貯存在躉船上的海產,則採用來自南丫島水域的海水飼養,運魚車也沒有採用避風塘海水。他又解釋,批發商領有海事處發出的營業牌照,並非無牌經營。
南區區議會在香港仔避風塘豎立多個告示牌,提醒大家該處海水受污染,不要抽取海水作任何用途。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