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中國經濟前景看俏

投資名言:中國經濟前景看俏

中國經濟持續擴張,非典型肺炎對其本年度國內生產總值影響輕微,預計2003年經濟增長仍可達7.5%或以上。經濟是否過熱、滙價水平是否合理,以及中央會否作出新一輪的經濟調控措施等,皆是投資者近期所關注的重要課題。

七月份數據顯示,國內經濟迅速地從「非典型肺炎事件」之中康復過來。零售總值按年上升9.8%,而工業生產亦錄得16.5%之驚人增幅。出口及入口增長分別減慢至30.6%及35%,但仍處於十分之高水平,反映貿易增長動力相當強勁。另一方面,今年首七個月,國營企業之不動產投資金額較去年同期上升了32%,而同期外地直接投資金額增長為26.6%,升幅雖然放緩,但同樣地仍屬於偏高水平。
有人認為國內經濟已呈過熱迹象,最終可能會引發中央推出如90年代的宏觀調控措施,藉此收緊銀根,而近期央行宣布提高商業銀行之存款儲備比率,更被視為準備作出調控的其中一個先兆。然而,現今國內的經濟情況相比起90年代,已有顯著的分別。國內通脹率於1995年一度上升至20%水平以上,相反,現時所面對的通脹壓力卻十分溫和,預料今年消費物價只有1%的升幅,短期內甚至仍有一定的通縮壓力存在。

經濟未算過熱
雖然M2貨幣增長於七月上升至20.7%,但只是略為高出中央所訂下的18%目標,反映經濟未有過熱的迹象。相信短期內任何調控的措施,目的都只是要盡量協助經濟穩步發展,而不是要嚴厲遏抑經濟擴張。此外,在中央新領導班子就任的首年內,估計任何有關調整息口或滙價的金融措施,也不會以過急的步伐來推行。

經歷過90年代的過度擴張,中央政府現時更明白有需要竭力深化改革進程,估計在未來時間,將會積極地進一步開放國營企業、提高內地融資市場效能,以及確立更具體的營商及金融監管制度。隨着外資持續流入,國內經濟前景可以看高一線。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用品及大型家用電器製造商,並為全球第三大的資訊科技硬件生產商,在製造微型晶片方面更可望晉身全球的第二位。
投資中國股市宜透過持有一籃子不同行業的股份來進行。大部份中國股票基金年初至今均有不錯的表現,個別更錄得超過四成的升幅。一般中國基金大多集中投資在香港上市的紅籌、國企,及中國概念股份,少量資金則投放在國內的B股市場,隨着「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實施後,部份基金更可投資國內優質的A股。

可保守可進取
中國股市雖然有着長遠的基本因素支持而被看好,但其波動程度一直較高。較為保守的入市策略,可考慮以基金定期儲蓄的形式作長線投資,即使市場短期已累積了一定升幅,也可透過成本平均法去減低因入錯市而「買貴貨」的機會。較進取的人士則可以把組合內一至兩成的資金長線持有中國基金,並同時配合環球股債或亞太股債兼備策略,從而減低因短期波動對整體資產值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潘國光 投資研究經理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傳真至29628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