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北京政府邀請多個香港代表團訪京是為了重申對特區政府及特首的支持;也許北京政府邀請香港不同界別人士訪京是希望促使各界人士支持特區政府,以扭轉特區政府的政治弱勢。只可惜北京政府的邀請行動實在太有選擇性及排斥性,受邀請的都只是跟北京友好的團體及人士;像這樣的做法,怎麼能為特區政府爭取更廣泛支持、怎麼能協助拉近特區政府跟市民的距離呢?
首先應該看到,受邀上京的團體雖然絡繹不絕,雖然好像包含了不同界別,但實際上主要都是一些跟北京政府或北京駐港機構友好的組織如民建聯、港進聯、鄉議局等。相反,一些中立或有不同意見的團體或政黨如大律師公會等卻被拒諸門外、卻沒有獲得邀請到北京交換意見。這樣的安排反映北京政府雖然努力營造開明的形象,但對一些持不同意見的團體、一些持相反意見的團體卻依然容不下,卻依然不願接觸。
不要忘記,七月一日五十萬市民上街表達的正正是一種異見、正正是一種跟北京政府立場不同的異見。現在北京政府擺出一副對異見、對不同聲音拒諸門外的態度,怎麼能讓香港市民相信它會重視市民的意見、怎麼能協助特區政府修補跟市民的隔膜呢?
更糟的是,北京政府這種偏信、偏聽的態度將對特首及特區政府有不良影響。誰都知道,特首董建華先生在處理政治爭議問題上一向以北京的態度為依歸,從來不敢越雷池半步,有的時候表現得甚至比北京官員更保守、更「左」。這一回北京政府在邀請團體訪京時厚此薄彼,把很多有代表性、有獨立意見的團體排斥在外,只會更強化董先生對這些政黨、這些團體、這些人士的偏見,更強化他對這些團體及人士的抗拒感;即使他現在迫於現實政治壓力而不得不跟他們接觸,這樣的接觸也只會流於公式化及表面化,雙方根本不會有任何實質的交流及溝通,董先生也不會認真聽取有關團體的意見。這樣下來,董特首怎麼能跟不同意見的團體及人士改善關係呢?他的政府怎麼能拉近跟市民之間的距離呢?
毫無疑問,北京政府正在努力利用它的影響力協助特區政府解決政治困局,但若果它仍然堅持現時那樣的偏聽、偏信作風,仍然把有獨立意見或不同意見的團體拒諸門外,那它的幫忙只會愈幫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