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不應看扁歐洲經濟

國際視野:不應看扁歐洲經濟

全球3大經濟體系當中,美國和日本第2季GDP都錄得比預期理想的增長,只有歐元區經濟恐怕會呈現倒退,一般分析員預料下周公布的第2季GDP可能出現負增長0.1%,果如是則可謂斯人獨憔悴矣!
經濟盛衰乃必然循環定律,但在不同國家或地區,卻會因種種原因如不同的宏觀經濟政策或受客觀環境因素影響,從而出現先後長短的情況。
日本經濟衰足多年是政策進退失據之虞,到最近才有起色是「三角戀」飽經煎熬,痛揮慧劍所致;美國連番發生事故,其實內傷嚴重,若不是底子厚和「布拉格」不惜一切注入「激素」,恐怕經濟亦不可能僅在2001年間出現短暫的衰退。慢半拍的歐元區又如何?歐洲給人的印象是,人(指美國)好追唔切,人衰跟得貼,這個現象除歐美兩地央行的目標和政策不同外,內部結構和市場彈性也有異,遂形成經濟上落時間稍有差異而已,並不代表美國好、歐洲便差,歐洲好、美國衰者。
歐洲經濟復甦步伐比美國慢的原因是後者在決策和行動上都比前者快,聯儲局減息幅度和速度是否比歐洲央行大和快?美政府退稅和減稅決定所遇到的阻力較德、法等國小,至於公共開支方面,美國只要找到藉口,不愁無錢使,君不見財赤已接近GDP的5%?歐洲卻受「穩定及增長條約」所束縛,財赤不能超過GDP的3%。

第4季可望轉好
此外,歐洲消費者未必會或能利用低息作再按揭花霍,銀行除收費高昂之餘,部份國家政府亦有條例限制,房屋價格雖升,有消費者卻如蜑家雞見水──飲不得。不過從種種迹象衡量,歐洲經濟最遲會在第4季pickup,聰明人應作好部署。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