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鋌而走險砸毀談判桌

金正日鋌而走險砸毀談判桌

剛剛結束的北京六方會談是和平解決北韓核危機的一個轉折點。自從四月舉行的中、美、北韓三方會談不歡而散之後,朝鮮半島的局勢一直處於僵持狀態。美國總統布殊堅持強硬路線,不願在平壤的核訛詐下作任何讓步。北韓的金正日亦採取了「硬碰硬」的政策。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中國政府十分擔心北韓的核危機進一步升級,最終導致戰爭。

卡內基國際關係基金會資深研究員 裴敏欣

因此在過去兩個月中,北京扮演了調解人的角色。中國外交官在平壤、華盛頓、漢城和東京之間進行了「穿梭外交」,終於撮合成了上星期在北京進行的六方會談。
從會談的具體成果來看,似乎沒有可以使人樂觀的進展。會談並沒有產生一個框架性或綱領性的文件。美國和北韓之間的分歧並沒有縮小。沒有任何迹象表明這兩個對頭冤家願意作任何實質性的讓步。

會談欠突破性進展
在華盛頓看這次會談,大部份人都認為突破性的進展是不可能的。這並不僅因為北韓金正日政權可能毫無誠意,而是因為美國政府內部本身在如何對付北韓的核挑戰上有重大分歧。鷹派主張不必浪費時間和北韓討價還價,美國應立即增加對北韓的壓力,迫其就範。鴿派人士則認為雖然金正日政權不可信,談判不一定成功,但為了贏得國際輿論的支持和進一步孤立平壤,華盛頓必須先打外交牌,在談判桌上和北韓周旋。在北京會談前夕,布殊似乎採取了一個折衷方案。一方面讓鴿派色彩濃厚的國務院主導這次談判,但另一方面則制訂了十分強硬的立場,即美國在北韓不結束其核武計劃及拆除核設施前將不考慮平壤提出的任何要求。這一政策「外軟內硬」,因此有許多人認為布殊的立場過於僵硬,不利於和平解決核危機。在會談前幾天,美國國務院專門負責北韓核危機的特使布里切特宣布辭職。由於該官員是鴿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突然辭職使觀察家們認為北京會談的成功概率很小。

如果說美國政府的立場是這次會談無功而就的原因之一的話,那麼北韓政府的表現使北京談判成了一場十足的「外交騷」。金正日政權這次又故技重演,先派了一個低級別的副外長帶隊。然後在最後一天六方正式會談期間公然威脅美國和其他四國,揚言要進行核試驗並將核武器安裝在導彈上。這一表現對中國來說真是大殺北京談判的風景。中國政府希望會談各方至少在表面上保持相對溫和的態度,並在會談過程中避免有過激的言行。但北韓似乎根本不照顧中國的面子,在國際場合耍無賴。
金正日的鋌而走險政策並不到此為止。在會談結束後,中國、美國和南韓都試圖強調這次談判的正面作用。觀察家們判斷北京談判的成敗標準很低,如果這次會談結束後各方表示願意再進行又一輪的會晤,那麼這次談判將被認為基本上沒有失敗。果然,會談結束後,唯一的具體成果是六方宣布將在近期內舉行新一輪會晤。這算給了北京會談一點外交面子。

但想不到金正日連這點面子都不想給中國。北京會談結束後的二十四小時內,平壤的官方通訊社就發布了一項正式聲明,宣稱北京的會談毫無意義,並表示今後不再參加類似的多邊會談。
北韓的倒打一把正中了美國的計謀。布殊政府的判斷是金正日政權的冒險手段最終將觸犯中國和俄羅斯的利益,從而喪失這兩大鄰國的同情和支持。美國堅持多邊會談的主要目的是讓北韓政權公開出醜,最終被鄰國孤立。現在看來,果然不出所料,金正日戰略誤判,不僅毫無誠意尋求外交解決,而且直接得罪了他的唯一外援來源──中國。
如果北韓不再回到談判桌邊的話,朝鮮半島核危機進一步惡化的可能將大大增加。金正日剩下的王牌並不多。恐怕真正讓人擔心的就是核試驗,公開闖入核俱樂部。

北京繼續施加壓力
一旦出現這樣的局面,美國很可能對北韓實施海上封鎖和經濟制裁。北韓一定會激烈反應,中國將處於一個十分困難的境地。北韓成為核武器國家將表明中國外交努力的失敗。更為重要的是這一現實從根本上有害於中國的國家利益。如果中國政府仍然袒護金正日政權,北京將冒極大的風險,中美關係肯定會惡化。如果中國加入制裁北韓的陣營,北京將成為平壤的敵人,對金正日毫無影響力。另外,由於北京和華盛頓之間在朝鮮半島統一後的戰略安排這一重大問題上尚無共識,北韓政權的垮台對中國來說並不是好事。
因此,中國政府仍必須盡最大努力把北韓重新拖回談判桌邊。北京在近期內很可能表面上對平壤仍十分客氣,但背後將施加巨大壓力,迫金正日改變政策。這一做法是否成功,一個月內即可見分曉。如果北韓回心轉意,和平解決核危機仍有一絲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