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婦女不快樂

香港婦女不快樂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龐家祺

早前有新聞報道以「女人,你快樂嗎?」為題的調查報告,比較香港、上海及台北女性的快樂程度,結果發現香港女人最不快樂。筆者對此結果毫不驚訝,香港婦女孤立無援的境況早已在婦女事務委員會製作的宣傳短片中可見。
該短片中那位艱辛地嘗試舉起象徵各種生活負擔的大啞鈴的婦女,最終成功並博得眾人掌聲,宣傳片更以女主角提着啞鈴一躍而起,化成婦女事務委員會標誌作結。宣傳片播出後,筆者遇到不少大有意見的婦女:「睇住個女人咁辛苦以為有人幫手,點知原來係個女人自己頂硬上,真係反映事實!」、「只係得掌聲有鬼用,不如實質支持我哋!」這反映了婦女們需要的不只是如委員會所言,讓公眾認同婦女的辛勞和貢獻,而是期望委員會推動政府制訂政策和措施改善婦女實際生活需要。

香港婦女因為工作及家庭都付以重大責任和壓力而不快樂,本協會在去年曾訪問317名婦女,其中57%被訪者平均每天需要用九小時於家務及照顧工作,時間等同一份全職工作。調查亦發現分別有36.9%及32.5%的婦女表示「沒有人照顧子女」和「家務繁重沒有時間」為影響她們作社區交流或義工服務的主要因素,可見社會沒有考慮到婦女的能力及所需支援是否足夠。

計算婦女勞動價值
委員會去年委託顧問公司就本港女性及男性的時間運用模式進行調查,至今未有動靜,實在令人費解,所謂「時間運用調查」於不少國家(如日本、加拿大及澳洲等)已廣泛使用,調查所得的數據可反映社會上一般無酬工作(例如家務工作、子女照顧、老人料理等)的勞動價值,計算入國民生產總值內,並協助政策局制訂不同的社會政策和措施,如女性的退休制度、社區照顧所需的資源等。

檢視婦女事務委員會的職權範圍包括:一、在制訂長遠目標和策略方面,向政府提出建議;二、就各項由不同決策局負責而與婦女有關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各決策局之間的協調,向政府提出建議。筆者希望婦女事務委員會不要只把有關女性無酬工作調查的數據,用作推行公眾認知女性處境的教育宣傳工具,而應推動政府把「時間運用調查」納入恒常統計系統,這樣才是真正將婦女的價值於社會上體現出來,才真正值得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