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文化協會新總監紀樂芙RuthGee請吃晚飯,傾談協會的工作計劃,我意見多多,事後想想,可能有點叛道離經。在座的教育局長李國章或者很不以為然。我老覺得正規教育令人討厭,但人總是要受點教育的,所以文化協會一類的機構正好提供自由自助教育,沒有說教味道,反而充滿樂趣,令人樂於親近。
最重要的東西都是間接──甚至無意中──學到的,而且不顧章法,未必由淺入深。我少時學校教英文是先從文學名著簡化版教起,但我學英語則是從莎士比亞學起。簡化的《BlackTulip》打不動我的心,但我渴望讀懂莎翁的名劇,因為我那個年代家教甚嚴,女孩子最重端莊矜持,就讀教會學校,宗教又着重綰住心猿意馬,但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和戲劇感情澎湃,使我感到解放自由,即使是一知半解,霧裏看花,裏面的東西已深深吸引了我,令我樂意花上大量時間鑽研。可能這就是我學的英文比較古老的原因,但古老英文要逐漸現代化也不太艱難。
我的經驗其實相等於這一代的孩子追着看《哈利.波特》小說,為追故事,讀英文也毫不猶豫,看時十分緊張,記掛故事發展,忘了文字,不知不覺英文就變得熟悉了。
學語文要從文化入手,學時裝設計也重視從文化入手;一位朋友在倫敦教時裝設計,給學生的作業就是從一本關於一座西班牙古老大屋延展出去的西班牙風情設計一系列的時裝和配件;學生的資料搜查不是別人設計了甚麼時裝,而是探討有關的文化,設計要反映這個文化的味道。視野是這樣擴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