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門渡假,早上盡可能睡得遲些起床,早飯可吃可不吃,因為正餐的份量都很大。
午飯到「媽閣廟」旁邊的「船屋」去吃,這家餐廳做的是澳門葡菜,菜式中葡結合,但佐料卻照葡菜傳統,沒有味精,不用醬油,色澤深重的菜,都是用紅酒來起色的。
紅菜頭沙律是必吃的,橄欖油、鹽、醋拌了一鍋蔬菜,一吃就開胃。薯仔焗馬介休魚是令人念念不忘的,麵包海鮮汁濃味鮮,口感一流,紅豆豬手,豬手燜得皮肉一夾就分離,入口也就化了。
「船屋」的菜大都用小砂鍋盛了上桌,份量極大,每次都吃剩許多,但也用不着硬撐吃光,出外旅行,是為了試試更多的口味,浪費一點,也是開支的一部份。
晚飯去氹仔的「阿曼諾」,這家葡國菜館門面極小,不預早訂位,就要在門口枯等了。
老闆曼諾是十六歲到澳門的葡國人,堅持不做澳門菜,純葡國風味,做的菜式很簡單,用的材料嚴格要求,也只兩個字:新鮮。新鮮的魚蝦,新鮮的豬肉牛肉,然後就用上好的橄欖油、海鹽來做。燒一條鱸魚,炒一碟大蜆,在石板上燒一份新鮮牛柳,燒一客沙甸魚,炒一份薯仔馬介休,一定不能少了由番茄、生菜和洋葱合成的蔬菜沙律,再要一公升葡式雜果酒。這一頓飯,也就吃得非常圓滿。碟中偶然有些剩菜,老闆就來問:「不好吃?」你如果開玩笑說不好吃,他眼裏會露出兇光,想殺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