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有人指出,二三十年後,香港的人口之中有百份之三十是六十歲以上,比例非常之高,長命一點,筆者也會是其中一份子。但社會能否支持這樣高比例的老年人口,而且到了那時,餘下的七成人口,還有多少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香港現時的出生率,一個家庭是低於兩個小孩,只有一個多一些,換言之,未來香港人變成老人之時,假設人口還是近七百萬,則非在香港出生者會變成少數民族,而且是無生產力的老人居多。那時,一國兩制亦只餘十多年而已。
想到這裏,早一點移民國內,適應生活,可能更為上算。筆者並不是大香港主義者,也從來對一國兩制沒有信心。香港的起落從來不由自己控制,新的移民政策,經濟上的大融合,而非香港另尋出路,再加上董伯禍港多年,這些因素都會令到中港加速一體化;而香港人在無奈之餘,開始歡迎中央對香港事務多加干預,多幫一點他們不敢打倒的董建華。
幾天前港大精算學系的葉兆輝先生寫了篇文章,指出未來人口中有20%會維持終身單身,相對八一年只3%,升幅達6倍,更有趣的是原來男女適婚者相差七萬人,女多男少,而女性的學歷地位日高,在年輕一輩尤為明顯,這是說中港的精英通婚,會更為普遍,進一步沖淡中港之間的分別。
眼見的幾十年,香港有很多具本土特色的次文化,時常在想,這些我們熟知的特色,只是存在於今天,不會像倫敦的大笨鐘一樣永遠存在,三十年前人人拼命的香港,還歷歷在目,三十年後又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