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人咆哮,皆因中國被指是造成美國職位大量流失的元兇;國會議員埋怨,矛頭直指布殊政府無能處理不公平貿易狀況,令美國經濟潛伏危機。投訴和不滿聲音大合奏,迫使美國財長斯諾不得不做點功夫,昨日開始亞洲之旅,首站訪問日本,跟着走訪中國,然後出席在泰國布吉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斯諾此行,目的不言而喻,人民幣和日圓滙價將是討論焦點所在。
然而能說服中日政府做點符合美國利益、平息民憤的事情實在談何容易。日本捱了13年痛苦艱辛時刻,無論銀行呆壞帳、通縮肆虐、政府負債等問題其實都未有實際解決良方,更遑論改善,惟有盡地一煲,力壓日圓滙價以幫助製造業和出口商,望穩定就業市場,大幅增加貨幣供應可望遏止通縮惡化,開放市場(其實很多企業是因為經營不善而被迫接受外資吞併)吸「長」水(因為FDI乃長期投資),營造氣氛令日股上升引熱錢流入,最低限度銀行持有的資產有價,暫不需要為撇帳煩惱,如此這般才頂得住,又是你(美國)叫諗辦法,現在又想怎樣?
至於中國更是睬你都儍,2、3百萬個職位流失究竟是誰之過?美國有多少企業像摩托羅拉(Motorola)般早已在中國紮根,現在「無得撈啦」又來賴我?又有多少企業利用中國低廉的生產成本作其OEM或ODM基地?中美兩本數簿所列之數根本不一樣,難道斯諾心中「無」數,抑或硬着頭皮去「對」數?雙方都要面子,如何尋求下台階從而有所交代可能才是這次會面的主流,實質看來談不攏的機會頗大。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