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撿問題電燈籠螢光棒

海關撿問題電燈籠螢光棒

【本報訊】中秋節將至,又是小孩子亮着燈籠四出巡遊的大節日。不過,海關的調查人員比孩子更早出巡,他們最近巡查了過百間售賣燈籠的店舖,撿走十款電燈籠及七款螢光棒,懷疑該批中秋玩具違反安全條例。海關呼籲,家長選購電燈籠時注意玩具的潛在危險。
海關最近巡查一百零八間出售玩具電燈籠及螢光棒的零售店,並把十款玩具電燈籠和七款螢光棒樣本送交政府化驗所。這些應節玩具常見的危險,包括幼童可能吞下電池或鬆脫的細小配件導致窒息;接觸玩具鋒利邊緣或突出物而被割傷或刺傷。不合規格的玩具電燈籠及螢光棒亦有導致身體受傷的潛在危險,包括電池過熱或洩漏化學物而引致灼傷。

注意潛在危險
海關去年曾巡查六十一間出售玩具電燈籠及螢光棒的零售店,發現其中十七個樣本未能符合《玩具及兒童產品安全條例》的安全標準。高級調查主任劉美容指出,該等樣本主要是無附有規定的電池安全使用指示,例如「不可混合使用新舊電池」、「不可將鹼性、標準(碳鋅)或可充電(鎳鎘)電池混合使用」等,而且電池箱上沒有標明正確的電池極性及電壓。
劉美容提醒家長及監護人,注意應節玩具如玩具電燈籠及螢光棒的潛在危險,為兒童選購這些應節玩具時,須加倍小心,例如過度拗折螢光棒,可能會令內部的化學物洩漏,傷害皮膚或眼睛。
消委會發言人則指出,一般來說,充氣燈籠較塑膠燈籠安全,因為所用的物料較堅固,不易碎裂,亦沒有易鬆脫的細小組件。家長如對玩具燈籠有懷疑,可致電海關商品標準調查局投訴,電話為28523185,或向消委會投訴,電話2929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