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屋申請人有年輕化趨勢,平均年齡由四年前的五十二歲降至現時只有四十三歲;而單身人士申請公屋數字近年更大幅飆升近三倍,年齡低至只有十八歲,當中不乏大學生,與以往年輕人愛買樓多於申請公屋的情況大相逕庭。 記者:羅少玲、陸羽平
房屋署消息人士指出,以往輪候公屋往往要等上七至八年,期間家庭狀況可能有變;而預科或大學生薪酬偏高,多不符合申請公屋資格,但現時輪候公屋時間短,約三至六個月便可獲配屋,若不揀擇,甚至可即時上樓。
消息人士承認近年有不少申請人剛滿十八歲,相信是因為申請公屋入息限額沒有下限,取得公屋後又可以綠表申請貸款或居屋,所以「買樓都唔及住公屋保障大」;部份申請人坦言沒有收入,要由家人支付租金。
房署數字顯示,整體公屋申請人平均年齡於九九年至○一年時為五十歲或以上,去年已急降至四十三歲。○○年時,輪候冊上二十至三十歲的單身申請人約佔整體單身申請人的百分之十二,有關比率於去年已增至百分之二十二。
以往年輕人買樓多於申請公屋的情況亦有轉變。在去年四月至今年六月期間,約有五千三百多名二十至三十歲單身人士申請公屋;同期這個年齡組別的資助房屋置業貸款申請人則只有二千五百多名。
房委會委員陳家樂歸咎於經濟衰退及通縮:「以前唔會出現嘅現象,𠵱家都出現咗,聽聞有年輕嘅大學生都申請。」他認為房委會應檢討公屋申請者年輕化問題,因社會資源有限。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表示,以往大學生搵工易、薪酬好,經過數年儲蓄,加上銀行貸款便可置業;但近年失業率高企,前景又不明朗,申請公屋成為年輕人的優先選擇。他相信如果經濟仍無改善,會有愈來愈多大學生申請公屋,變成持續趨勢。
公屋聯會主席王坤則認為,政府停售居屋,公屋戶又不想買二手居屋,惟有找十八歲以上家庭成員申請公屋,解決居住擠迫問題。
另外,房署去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輪候公屋申請人的入息中位數過去三年下跌百分之二十六,現時約為七千元,而公屋住戶的中位數則為一萬一千元;在八百名受訪者中,差不多八成都接受以不同地點、樓層、景觀等釐定公屋租金水平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