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星期一的憂鬱、因「沙士」而縮短了的悠長假期結束,一百萬學子今日開學了。心理學家和輔導員指出,上學時「有少少掙扎」是可以理解的,但對於不願上學的子女,家長不應掉以輕心,因為他們有可能患了「上學恐懼症」;而升小一、中一及未能原校升中四的學生,尤其容易感到焦慮,家長宜協助子女適應。 記者:譚秀嫺陸羽平
香港健康情緒中心臨床心理學家郭碧珊表示,長假期過後,學生有「少少掙扎、少少唔開心」是可以理解的;但部份學生可能患了上學恐懼症,所以當子女不願上學時,「唔好一開口就怪小朋友點解咁懶」,應先詳細了解原因。
她說,外國研究顯示,害怕上學的小朋友,約八成是患上分離焦慮症,即害怕離開家人;其臨床經驗顯示,部份怕上學的學生其實是患了社交焦慮症和經常焦慮症,例如一位升中學生要面對完全不認識的同學,「一諗起就驚」,以致開學首日已遲到;又如一位學生開學前個多星期,已為新買的書包擔心,害怕被同學笑「老土」等。郭碧珊指出,若家長發現子女經常感疲累、多夢、頭痛、作嘔、腸胃不適,或心情煩躁、易發脾氣、容易緊張、情緒低落等四項或以上病徵,應盡快與專業人士聯絡。香港健康情緒中心熱線:28330838。
青年協會「關心一線27778899」主任徐小曼亦呼籲,升小一、中一及轉校升中四的學生,要面對新的學習環境,在學業、交友、校園生活及心理預備上均感困難,較易產生焦慮;部份學生也對轉用英語學習感吃力。該會特別舉辦「新學年適應支援計劃」,協助學生及家長面對開學困難,熱線:27778899。
今日一百萬學童上學,為了應付驟增的交通需求,運輸署在早上六時至九時啟動「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密切監察開學日的交通及公共運輸服務情況。
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昨在網上發表文章《談品德:從良好習慣開始》,談及她小時候的唐樓住所很擠迫,但基於她父親嚴謹要求,令她從小自律。該文章是《給青年的十封信》首篇,計劃未來每月發表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