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儘管市傳宏亞按揭證券正研究放寬負資產轉按計劃的按揭成數至超過1.4倍,但其行政總裁孫立勳卻表示要觀察未來樓市走勢,並與合作銀行洽商後才作決定,故年底前計劃細節料無大變。
孫立勳說提高按揭成數限制,將令樓按無抵押貸款部份提高,息率也要相應增加,但市場上無抵押貸款之息率,遠高於最優惠利率(P),故須仔細研究能否拉近息差水平以維持吸引力,因為「即使我們只收取P+2厘,相信已足以造成無人問津的情況。」此外,他認為要確認樓價未來3至6個月維持穩定,才適合推出新計劃。
該公司整體策略是緩慢地擴充現有計劃,他說除考慮放寬按揭成數外,還不斷研究將有關計劃推廣至海外市場,或樓齡較高的物業;還希望再加強負資產樓換樓按揭計劃,該計劃自去年聖誕推出,至今申請少於10宗。
宏亞6月宣布將貸款上限從800萬增至1200萬元,並接受以殼公司名義持有物業的業主申請。孫氏說前者較受市場歡迎,令更多大額物業的業主申請,惟因該限額已覆蓋目標客戶群,故暫未擬再提高。
該公司估計全港負資產按揭金額逾200億元,以此計算,當中約八成按揭成數不超過1.4倍,38%目前息率仍高於P。換言之,宏亞目前覆蓋約26%至27%的負資產。
對於有聲音要求放寬七成按揭上限,銀行普遍不贊成,但孫立勳卻認為可適當的放寬。他說主要市場如美國、澳洲及中國等,均以80%為標準按揭成數,香港早期的按揭成數也較高,只是因應樓價急升,才於1992年作出調整。
若從執行角度考慮,他說放寬至八成,業主購買二按或按揭保險的比例便從兩成減至一成,令費用變相減少。另方面銀行只需承擔多一成風險,加上市場競爭激烈,即使銀行加息,也只會是短期的事,消費者最終仍可享受較低息率,但最終須由金管局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