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中南海諸公 你們羞愧嗎? - 張華

解讀中國:中南海諸公 你們羞愧嗎? - 張華

今天,全國二億多中小學生高高興興開學了,筆者心情卻非常沉重,也非常憤怒,只因幾天前中央電視台才報道:全國目前有二千七百萬小童失學,佔適齡學童一成左右。

這已經是官方最樂觀的估計,若果加上統計時弄虛作假,以及不在統計之列的城市民工子女及超生小孩,失學人數估計達到五千萬。如此怵目驚心的數字,就是中國大陸實施九年義務教育的「成就」!

八十年代中開始,全國各地陸續推行九年義務教育,所有適齡兒童都要接受國家提供的免費教育。按理,既然學費全免,失學情況不應如此嚴重。可是,除書本費外,學生們還要繳交差旅費、招待費、修繕費等名目繁多的幾十種雜費,也要負擔學校的粉筆、電話等行政費用。

五千萬學童失學

國務院農業部曾作過調查,發現小學生每年繳交的雜費達到二百五十元。這是貧困家庭的年收入,即使父母不吃不穿,也不可能供孩子上學,超生小孩及民工子女則因沒有戶籍,不能享受免費教育。

幾千萬學童失學,中國政府責無旁貸!有人辯稱,政府財力有限,暫無力達到百分百入學率。這是荒天下之大謬!缺錢?去年公款吃喝就耗掉國家一千億元,公車消費每年三千多億,貪污腐敗造成的經濟損失更高達一萬億元以上(北京學者胡鞍鋼估計),還有數百億元政績工程、樹碑工程……

相反,讓全國五千萬小童重回他們夢寐以求的校園,最多每年只需二百五十億元(津貼他們每人五百元雜費)!相對十萬億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而言,這二百五十億元是微不足道的。

弱勢群體無權勢

在極少民間投入下,中國政府的教育開支也僅佔GDP百分三,遠低於全球平均的百分五,只能與柬埔寨(2.9%,九六年數字)、尼泊爾(3.1%)等亞洲窮國相提並論,遑論中國人日思夜念要超趕的日本和美國。印度政府近年的教育經費更是年年大增,過去兩年都已佔GDP百分四以上。與中國相比,上述三國不窮嗎?

中國當局雖把重視教育的口號叫得震天價響:「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經濟要發展,教育要先行!」多漂亮的詞,多迷人的口號,但做起來,卻比一百年前的日本還不如。

一八六八年日本的明治維新大興教育之革命,全國廣建二萬六千多家小學,到了一九○五年,其教育普及率已達到百分九十五(中國現在還不足九成)!顯而易見,中國政府要讓失學小童重回校園,非不能,實不為也!

鼓勵非牟利辦學

幾千萬失學小童及其父母,是最無權無勢的弱勢群體。沒有人代表他們的利益,他們也沒有資源、能力爭取權益。另方面,對急功近利的官員而言,令失學兒童復學不是甚麼政績。

跟改造城市、修路建橋不同,教育是長遠投資,不會產生即時經濟效益,因而對官員升遷沒有助益。既無外部壓力,也沒內在誘因,中共官員又怎會關心幾千萬失學孩子呢?

過去一百多年,中國的教育政策一錯再錯,現在再不能錯下去了。要持續發展,就一定要大力投資人力資源,特別是基礎教育。筆者強烈呼籲中央政府,鼓勵境內外非牟利社會團體辦學,與境外慈善組織合作,允許他們到邊遠地區辦小學。

中南海諸公,請看看這幾張互聯網上廣為流傳的圖片,雖是多年前拍攝,但直到現在,幾千萬小孩仍跟圖中的主人翁一樣,為了念書而苦苦吶喊!你們在紅牆之內,能聽到小孩們從心中發出的不平之鳴嗎?又可有絲毫羞愧呢?

(教育系列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