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建聯主席曾鈺成倡議將廿三條立法延至下一屆立法會才開始立法程序,這建議看來已被董伯和中央接受了。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和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喬曉陽在會見香港法律界訪京團時,並沒有多談廿三條立法,反而重申立法內容和時間表由香港特區政府自定。
繼曾鈺成提出倡議後,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也表示,他贊同曾鈺成所說,留待下屆比較好。實際上他已傳出這個由中央和董伯拍板的訊息。
不過,曾鈺成的倡議卻十分飄忽,既說應留待換屆後才開始立法程序,其後又說這建議不是民建聯的黨的立場,而他解釋這樣做並不是為了明年的選舉,就更是此地無銀三百両了。
民建聯秘書長馬力卻一語道破,他說他擔心立法工作的爭議情緒化,如果在立法會選舉前還是政治議題的核心,將影響民建聯在立法會的席次。他又表示,曾鈺成已向董伯和中央建議,延後廿三條立法工作,以免影響選情。
由此可見,延期一年後才立法是曾鈺成一手主導,而中央與董伯則按他的意旨行事。也由此可見,七一後他提出三項修訂,而董伯七月五日宣布一定要如期在七月九日立法,也是出自曾的意旨,目的自然也是為了讓香港市民有一年的時間去忘掉這件事,而一年內若沒有人因違反國安條例而被控,明年選舉時民建聯就會以此來攻擊民主派,說他們是杞人憂天了。
曾鈺成的延期一年後才開始廿三條立法程序的建議,以及得到梁振英和中央的贊同,居然也受到民主派團體,包括民主黨、民間人權陣線、前綫、職工盟等等的歡迎。對此,筆者只能歎息:民主派真是太缺乏政治智慧了。
七月九日立法,當然應延期,但如周梁淑怡所說,多幾個月時間就足夠了,無需拖到下一屆。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也說,廿三條草案經過多次修改,剩下要解決的問題已不太複雜,只要進一步諮詢,應可在明年改選前,完成審議。
重要的是:一、由於面對明年選舉,保皇派不敢堅持立法從嚴,不敢將國家安全置於居民的自由與人權之上,而不能不接受廿三條關注組及民主派有關立法從寬的修訂,因此在這個時候立法,會訂出一個符合國際人權標準的國安法;二、親中保皇派在選舉前,很難在國家安全與市民權益中作取捨,如果他們仍力挺「沒有國哪有家」,就只會在選舉中大敗;三、廿三條立法過去大大提升了香港市民的民主意識,民主派正應打鐵趁熱,繼續在廿三條立法問題上為市民的民主意識加溫,並進一步迫使港府提前作政制檢討,推動兩個普選。
民主派放棄這個在選舉前的弓滿不發的機遇實愚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