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除了出現了一個筆者有份倡議的「民主倒董力量」之外,七月前半段洶湧而出的倒董聲浪,隨着七月後期八大領導人高調挺董而沉寂下來。識時務者紛紛收口,人民代表則紛紛放假外遊,置水深火熱的港人不理。董伯逃過了下台的命運嗎?當然不是,就是在風暴之前,政治暗湧一天也沒有停下來。
中央支持董建華,是自願的嗎?
江主席時的中央,十分一致;胡溫就只是玩畀面派對而已。胡溫都是實務的人,他們挺董,只是基於一個條件,就是中央支持董伯度過難關之後,董建華必須能有效管治香港,不再出現亂子,否則事無大小都要中央挺,都要中央出手相助,怎麼可能?難道總理總書記好得閒?
可以見到,八月以來,中央挺董,一天也沒有停過,三流評論員就會天真地以為董伯已經是穩如泰山,成了政治不倒翁,真有福氣,五十萬人叫他也不用下台;中央更準備北水南調,遲早那三千億美金外滙儲備也會為支持港人而南調,任港人使用,港人無有怕了吧?
明白了嗎?福也是禍所伏,表面董伯形勢大好,只是因為他運用了權術,迫中央支持他。中央由於自己的內部矛盾,一時間不能迫董伯下台,所以只好挺他,但這是持久的嗎?唯一能救董伯政權的,是香港經濟有大幅回升,還要在極短時間,就依賴自由行,可以嗎?
更巴閉,旅遊業只佔稅收百分之六,加上自由行去到百分之十又如何?解決得了沉重的衰退壓力嗎?自由行的經濟效益是被誇大了的,希望的是在一片唱好之聲中,各行各業能由谷底反彈,重回經濟的上升軌,但這可能嗎?這是信心問題,只要董伯一日在位,港人有可能團結,有可能突然信心爆棚嗎?
就是在一片唱好董建華的聲音之中,依然有幾支冷箭,顯示倒董的暗湧,一天也沒有停下來。《信報》刊登筆名「宗海仁」的幾篇文章,真真假假,可能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但出來駁之不是左派的來論,是特首辦,想想出了甚麼問題?
一方面支持董伯,一方面急Call新財爺北上述職,可以理解為支持,亦可以理解為不信任特首,中央要自己出面,安定民心,穩住陣腳,不惜被指直接干預特區內政,破壞一國兩制,這又說明了甚麼?
學者組團北上,以為被重視,爭相說支持董伯的媚上說話。一兩個不識時務者直言,說董伯根本唔掂,是廢柴一名,馬上被陳佐洱高度評價,說學者敢講真話,是愛國表現。更有消息說,希望其他北訪的人,要提「尖銳的意見」,這又是甚麼意思?
回頭看香港,港共也內亂,梁振英及曾鈺成說二十三條不必在本屆立法會內立法,反而被左報狠批。中央指示一派支持立法,一派反對,而中央自己就模稜兩可,不是在玩弄董伯這個蠢材,又是甚麼!
最廢料的,還是香港人。五十萬人上街,原來只是虛火,中央派派經濟糖果,擺擺姿態,就甚麼政治訴求,都可以放開不理,放棄掉體現當家作主的倒董訴求。這樣子質素的人民,又何用給你們開放普選特首,普選議會的民主權利呢?
王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