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金融市場賺錢,其中一個最大問題是你必須先有蒙受損失的心理準備。華爾街有一名句:「看好者可以贏錢,看淡者亦可以贏錢,只有舉棋不定者會成為輸家。」因此,知道自己所站的位置,再發展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作出堅持,是非常重要的。投資市場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是:你究竟是在投機,還是在投資?
世界不斷在變,變幻才是永恒,能否捕捉時機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今時今日要發掘風險回報對己有利的長線投資組合並不容易,但短線投機機會卻俯拾皆是。一般來說,基礎分析最重視的是價值,但相對地,在捕捉短線入市時機時,其作用卻未及技術走勢或大型買賣實盤入市時的影響般大,故此,以價值作為入市準則的投資者,往往吃盡眼前虧。我的忠告是不要以投資者的心態投機,亦忌以投機者的心態進行投資。不少人無論在投資或投機時均採用同一套方法,最終自然徒勞無功。
無論是投資或投機,最終目的均是把購入的東西以較高價出售。至於如何達致目標,持倉期不同有不同的玩法。
以下五點適用於長線投資者,但短線投機客卻必須引以為戒:
1.購入並持有對於真正長線投資者,他們往往會說:「勝負的關鍵在於時間,不在於入市時機。」財經專家亦經常鼓勵投資者只買入具有良好基調的股份,並作長線持有。只要持之以恒,便毋須理會短線起伏,因為你最終可以成為最後贏家。假如你有二三十年的光陰守下去,這建議可算是金石良言。不過著名經濟學家凱因斯曾說過:「長期而言,我們都會魂歸天國。」
對於只爭朝夕、持貨期最長亦只是1至2個月的短炒客而言,若採用「購入並持有」的策略,最終難免損手爛腳。他們一般的買賣戰略是在勢頭不對時及早止蝕,找尋另一次投資機會,反而有利潤在手的順勢盤則再坐一會亦無妨。富有經驗的投機客的格言是:不忍受一時之痛,最終便難以自拔。
投資者不會下止蝕單,他們只會小心選股和分散投資的形式來控制風險;相反,對於投機客而言,止蝕指令往往是在與風險搏鬥的第一道防線。
2.平均成本法投資界經常把平均成本法吹噓成為最佳的入市策略。不論市況是牛是熊,平均成本法的信徒都會定期把一筆固定的金額放進投資基金。他們毋懼跌市,認為可以購入更多的基金單位,以便在大市回升時賺取更多。
不過這種入市方式卻正正犯了投機的大忌:在逆市加注。當投資處於逆勢時,最適當做法是承認錯誤並及早斬纜。買貨的大前提是預期大市會上揚;大市正在下跌,有何理由在預測市場方向失誤時仍要加碼,讓自己處於更加不利的境況?
3.聚焦於基礎因素「只買賣優質股票,便毋須理會技術陷阱」是不少投資者所持的信念。不過短線而言,大市或個別股票的起伏是連串力量的角力結果,這些力量包括組合重組、謠言、新聞、投資潮流、季節性傾向等,與基礎因素未必有太大的關係。業績惡劣的股票一飛沖天,反而盈利長期穩定的股票持續低迷,類似的例子可謂屢見不鮮。
4.永不用止蝕盤「如果止蝕離場,便與勝利訣別,此後再無翻身機會。」這句話是真的嗎?實際上,這只不過是從另一個角度看「購入並持有」。長線投資者通常沒有斬頭以避免虧損深化的打算。他們用以控制風險的方法不外乎分散投資或小心選擇資產,然後由市場決定勝負。他們認為在股價下跌了30%才去止蝕,便很容易錯過了股份反彈時的翻身機會,反而只要在分散風險方面做得好,便可由表現好的部份抵銷表現欠佳的部份,減少組合的波動性。
不過,投機客卻視止蝕為買賣中的重要一環。因為投機的大前提是發掘短線賺錢的機會,而出現這些機會的誘因包括對經濟報告反應過敏、市場內有謠言散播、對好業績過於熱情、圖表出現入市訊號……等等。一旦開盤的誘因被證實失效,便要啟動止蝕盤及早離場。
5.永不沽空對於大部份人來說,投資便是購入某些資產,希望日後升值時可以沽出套利。當然,大市下跌時你會輸錢,但若你嘗試捕捉入市時機,最終出出入入的損失,可能大於一早入市後原封不動。
但投機客卻不買這一套。他們相信現市可以對後市有所啟示,若採用守株待兔方式,只會任由宰割,尤其熊市之漫長,往往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只有順勢而行,如在跌市時買認沽或狠狠沽空,不計算最終勝負,起碼不用被市況所煎熬。
﹙本欄隔周逢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