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治港六年,最洋洋自得的就是他自誇是「強項」的政策,他只承認自己不善於搞政治和公關。諷刺的是,終日陶醉於由他的政策建構出來的「理想王國」裏的董建華,大概不知道他的弱項正是在他身邊的權貴之士的強項。
鄭經翰
過去幾年來,這些擅長公關、玩弄政治手段登峯造極的高手,不斷利用傳媒各種渠道製造煙幕,形成各種假局,引君入甕,把局內局外中人幾乎一網打盡,玩弄於股掌之間,最終目的當然為自己的政治利益服務,矛頭直指第三屆特區行政長官的寶座。
作為全港最高政治權力的核心,第一屆特區政府的行政會議成員組合,明顯是拉雜成軍,代表着各個政治力量的利益。董建華連任前雖然成功把挾十八萬公務員自重的陳方安生拉下馬,連任後又以問責制任命三司十一局和重組立法會議鞏固自己的權力,但六年來政策連番失誤、威信蕩然無存的董建華,根本已是特區政府的Achille'sheel,完全無力駕馭行政會議,於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別有用心的高人,自然可以找到空子,暗裏發功,企圖操控大局。可以這樣說,行政主導的香港政府有史以來,從沒有出現過有如今天的局面,行政會議集體負責的紀律名存實亡,保密規條形同虛設。
作為有影響力的傳媒工作者,從自身立場和公眾利益出發,當然樂於見到以上的局面。過去一年來,藉本人的人脈關係和影響力,我也曾多次公開披露行政會議的秘密,以圖發揮輿論的壓力,影響香港政局的發展。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我,其實當局者迷,一直都是人家眼中的一隻棋子,任人擺布而不自知,直至如今雲霧過後,才恍然大悟。
過去數月來,我先後就梁錦松偷步買車事件、商台續牌三年、企圖閹割港台頻道和根本沒有孫十招的救市政策發放獨家消息,揭露行政會議的內情,以為可找出事件真相。殊不知消息面世後,產生的社會實際效果往往在人們的想像之外,然而卻早已在幕後高人估計之中,造成的殺傷力,實非我始料所及,但對於無辜受害的人、我卻有雖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罪咎。
消息來源保密是傳媒工作者的天條,不得逾越,我雖受人利用,也不能揭露有關人士的身份。我只能告訴大家,董建華不是消息來源,而被《亞洲週刊》指為與我「過從甚密」、在一般人眼中嫌疑最大的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也絕對不是洩秘者。
眾所周知,曾蔭權一直是民望最高的官員,也是社會大眾認為是第三屆特首的理想人選之一。我與曾蔭權相熟是事實,「過從甚密」也是正常不過的事,因為作為問責高官,與反映民意的大眾傳媒往來根本就是他們職責所在。但認識曾蔭權的人都會同意,他是一個剛正不阿的官員,永遠忠於他的上司,幾十年官場生涯,他從未向外間洩漏官方秘密,更最憎惡下屬洩漏官方秘密,一旦查知,必嚴懲不赦。過去他出任財政司期間,便曾有因預算案部份內容外洩而特意修改有關政策的事例,足證他名副其實是「永遠的忠僕」。把他說成是行政會議的洩秘者,無疑是對他個人人格的最大侮辱,絕對是不公平的。身為始作俑者,對他因我散播行政會議機密而成千夫所指的罪人,實在難辭其咎,為己為人,即使冒上「此地無銀」之嫌,我也要公關澄清事實,還他一個公道。
事實上,我認為曾蔭權出任第三屆特首的機會不大,他成為人家的箭靶之一。
老實說,時至今日,行政會議已無秘密可言,梁振英三番四次公開發表聲明,以示清白,正好說明他根本不把行政會議保密規條當作是一回事。至於過去田北俊大言炎炎,曾鈺成、鄭耀棠現時經常以權威姿態指點東西,都說明所謂以董建華為首的特區政府,根本已淪為任人魚肉的政治機器,各盡所能,也就各取所需了。行政會議集體負責和保密的神話,早已不攻自破,還有人會相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