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專題:樓市真正復甦還看經濟

星期日專題:樓市真正復甦還看經濟

非典型肺炎疫症令本港經濟陷入前所未見的低潮,但近月中港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內地放寬居民以個人身份來港旅遊(自由行)後,香港經濟一下子熱起來,連沉寂多時的樓市亦突趨活躍,刺激地產股急升。自由行實行至今僅1個月,究竟是地產代理催谷生意的口號,抑或真能為樓市注入新動力?地產股能否繼續升勢?多名專家均有不同看法,但肯定的是,消息令樓市掀起漣漪,至於能否扭轉頹勢,拭目以待。 記者:劉碧思

八月17日一位來自深圳的國內客,以現金264萬元,一口氣掃入5個上水老牌居屋彩蒲苑單位收租。8月21日內地投資客計劃斥資2000萬元,大手掃入西半山般含道采文軒10個單位收租。8月22日一名來自上海、從事中港兩地成衣業的蔣太,透過視像會議,以1742萬元投得畢架山一號一個近2000呎連花園單位。這類新聞近期不時在報章上出現。

「一般遊客點會買樓」
自7月28日內地首先放寬東莞、中山、江門及佛山居民自由來港遊後,一下子「自由行」變成本港樓市的救星,但這是否一次「狼來了」?中原地產高級經理黃良昇說:「自由行係令我哋多咗做生意嘅機會,但並唔係多咗生意。」至於內地人大手來港掃貨的新聞,他不諱言是傳媒與地產代理過份吹噓,真正來港買樓的內地人,不外是經常穿梭中港兩地的生意人,或在港有直系親屬的人士。他稱:「買化妝品、手提電話就會,一般遊客點會買樓?」
「自由行將令來港睇樓的內地人增加,但唔好咁快寄望樓市升,最重要都係睇經濟。」他說:「正如90年代,香港人到內地買樓,係令到深圳樓多咗一批香港買家,但深圳樓市升,始終係因為當地經濟好咗。」對於近個多月地產成交明顯增加,黃良昇解釋,CEPA及自由行的確令市面氣氛好轉,「沙士」期間積壓的購買力借機釋放。雖然現仍未能確定樓市是否轉勢,但可說已突破樓市持續向下的困局。

地產股指數跑贏大市
另一方面,樓市升溫,令地產股再度成市場焦點,恒生地產分類指數自上月(7月2日)低位10200.75,升至上周一(8月25日)高位13468.12,升幅達32%,遠遠跑贏大市。期內恒指只由9602.62,升至10764.22,升幅僅12.1%。這是否反映投資者在自由行及CEPA推動下看好樓市,故先行吸納地產股呢?

法國巴黎百富勤較早時發表一份名為《7yearsoffeast,7yearsoffamine》(「7年盛宴,7年饑荒」)的報告,當中法巴百富勤執行董事顏偉洪指出,對本港樓市前景樂觀,並預期明年本港樓市將有一成上升空間,原因是CEPA及自由行可增加本港商機,有助改善失業率,加上供過於求的現象正在改善,將增加投資者置業的信心。不過,報告提出更重要一點是「流通量」(liquidity),該行董事總經理符永前解釋,流通量是股市重要指標,在利息水平低企及內地經濟政策改變的有利因素下,港股自然受惠。

主因股價落後受追捧
滙豐證券地產部主管張一鳴亦指出,大量資金流入港股是不爭事實,資金來自環球基金及債市,至於為何選擇地產股,他認為,環球基金自98年至今沒有投資港股,面對零售股、銀行股,以至國企股已急升,相對仍然落後的地產股便成為吸納對象。對於市場憧憬自由行、CEPA帶動樓市,並刺激地產股,「這純粹是炒概念,內地不放寬外滙管制,即使真的有大陸人來買樓,都不會是大規模的事實。」他更說,地產股上升是由自由行帶動,是「錯誤解釋」(wrongreason)。
摩根士丹利地產分析員謝昭平亦指出,導致地產股上升主要是資金流入股市,加上近年市場對地產股幾乎沒有寄望,一旦市場氣氛改善,即令地產股向好,但他認為,市場過份憧憬自由行對地產股的影響。至於地產股能否挾市場氣氛好轉保持升勢,謝氏稱,要視乎樓市需求會否增加,及陸續公布業績的地產股,盈利預測會否被調升。
不爭的事實是,自由行及CEPA概念確實為樓市及地產股帶來刺激,至於這是黎明前的曙光,抑或只是好夢一場,仍要拭目以待。

張一鳴指出,環球基金自98年至今沒有投資港股,現地產股仍然落後,故成為吸納對象。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