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務義工 多男性兩倍<br>香港女性停不下來

做家務義工 多男性兩倍
香港女性停不下來

每日在公司衝鋒陷陣十多小時,有誰不想回家後「蹺埋雙手」休息一下?香港不少女性為了生計,都要出外為口奔馳,但回家後仍然要花上逾三個小時處理家頭細務,相反男性只會花一個多小時幫忙家務,可見男女在家事上絕不平等。最奇怪是不少事業女性對此心甘情願,專家指情況反映香港社會表面西化,骨子裏仍重視「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 記者:徐岱靈羅偉光

【本報訊】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及婦女事務委員會於○一至○二年訪問了一萬六千多名十五歲或以上的市民,男女各佔約一半,調查兩性運用時間的模式。調查發現,兩性花在經濟活動的時間相約,打工男女每日平均工作約七小時,但職業婦女在一天繁重的工作後,仍要花上三小時處理家務,男性則只會用一點一小時。

六成主婦無「零用錢」
整體而言,女性花在照顧家庭時間較多,她們參與義務工作的時間同樣比男性多,七成六女受訪者每周最少會參加一次義工活動,但男性只有六成。如此辛勞,女性的閒暇時間自然比男性少,每日平均只有四點一小時進行消閒活動,少於男性的四點四小時。
調查又發現,全職料理家務的,九成九都是女性,她們每天都用上六點八小時做家務,與丈夫在外工作的時間相若。全職家庭主婦比一般人擁有較少的資源及時間處理私務,六成主婦每月扣除所有開支後,沒有任可「零用錢」留為己用,一成八表示每月有一千元,百分之八有一至二千元供自由花費。另外,她們只有七成八會參加文化及康樂活動,較其他女性的參與率低。
婦女事務委員會成員楊羅觀翠表示,本港的女性缺乏發展空間,「如果大家一齊工作,點解女性做家務時間會比男性多?」外間常將香港女性定位為女強人,但其實不少港人思想仍然非常傳統,「我哋為女性爭取一啲嘢時,啲人話香港女人重唔夠惡咩!但呢個調查睇到,現實係香港重係好保守。」她又指,女性從事非受薪的工作如義工及照顧家庭等,其實非常有經濟價值,但她們的貢獻未受到認可,政府應將她們的勞動價值以國民生產總值反映出來。

應正視無酬勞動價值
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蔡玉萍指出,全世界的研究都顯示女性比男性花更多時間在家務上,在這個範疇明顯可見男女並未平等。她又指,社會上「男主外、女主內」的觀點仍然很牢固,「由細到大社會都灌輸緊呢個意識,好似女仔就上家政,男仔就要做一家之主」,女性即使在外工作,仍保留了「要煮飯、買新鮮嘅餸」才是好太太、好母親的想法,花在家務上的時間也較多。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發言人龐家祺則對調查結果表示失望,因為調查不能反映社會上一般無酬工作,量化家務、照顧子女等的勞動價值,政府難以制訂正視婦女勞動價值的政策,如女性的退休制度。她舉例,日本曾將無酬工作轉化成國民生產總值,將主婦的工作轉化成社會上從事同類工作專業人員的薪酬,例如將煮食轉為廚師學徒的薪酬,幼兒護理則轉為幼稚園教師的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