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絕以巴和解的「圍牆」

隔絕以巴和解的「圍牆」

以巴和平路線圖正面對無數血腥障礙。很少以色列人相信,巴勒斯坦總理阿巴斯可以為以色列帶來和平,或落實長遠的政治和金融改革;也只有很少巴勒斯坦人認同,以色列總理沙龍能夠實現他們的願望,中止興建及擴展猶太殖民區,並最終讓巴勒斯坦人民在完整的土地上建立起真正屬於他們的主權國家。

巴勒斯坦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KhalilShikaki

我和希伯萊大學的Shamir教授就以巴和平路線圖調查訪問了兩國人民。在受訪者中,僅有15%巴勒斯坦人認為沙龍將遵守以色列的協定,而只有30%以色列人相信,阿巴斯將履行巴勒斯坦的承諾。對以巴雙方來說,保安仍是和平路線圖第一階段的關鍵問題。根據路線圖,巴勒斯坦必須採取行動,結束暴力襲擊。計劃開展不久,巴勒斯坦各派系(包括哈馬斯及伊斯蘭聖戰組織)已同意停火;只是兩個組織均對以軍領袖持續「定點獵殺」,保留報復權利。

巴人仍然相信暴力
路線圖規定巴勒斯坦政府須採取額外措施,包括拘捕策劃或執行暴力襲擊者,並「瓦解恐怖組織的武裝及基礎設施」;包括沒收武裝團體的非法武器。巴勒斯坦保安當局若執行上述條款,卻有可能引發內戰。即使巴人政府能解除極端派系的武裝,內部對於付出多少代價與以色列和解也意見分歧。停火協議仍獲普遍支持;不過,很少巴人樂見政府永久摧毀武裝反抗力量。

很多巴勒斯坦人都認為,暴力是爭取獨立的有用工具。他們仍希望保有武器,擔心以色列背棄和平路線圖的承諾,拒絕撤出佔領區。巴勒斯坦輿論認為,與其打壓哈馬斯和拆除「暴力基礎設施」,倒不如考慮將哈馬斯、伊斯蘭聖戰和其他派系納入政治架構。

掠奪巴勒斯坦土地
巴勒斯坦年輕政治領袖都認為,吸納民族主義派和伊斯蘭信徒,成立獲政府授權的年輕衞隊,是爭取獨立的最佳方法。逐漸得到巴勒斯坦人民認同的「起義抗暴」,正是這些領袖策動的。巴人也覺得,他們很快可以取代巴解的傳統衞隊。少壯派民族主義者相信,若能夠說服溫和的年輕伊斯蘭信徒退出哈馬斯和伊斯蘭聖戰組織,與他們一起攆走傳統衞隊,便可以立即贏得巴勒斯坦人民的擁戴。
可是,以色列並不接受這種政治推理,他們認為這策略似乎是進一步鞏固「恐怖主義基建」的陷阱,這又牽涉到以色列圍牆的問題。以色列不想與巴勒斯坦有來往,故此在名義上仍屬巴人管治的地區興建圍牆。

和平路線圖雖然用很多篇幅處理以巴安全問題,但卻隻字不提以色列圍牆。然而,路線圖第二階段促請建立有臨時疆界的巴勒斯坦國,顯然不能與圍牆並存。圍牆工程大約在一年前展開,起初是沿着以巴協議停火線興建一道防禦網,但後來逐漸越出原來的分界線,進入巴勒斯坦範圍,相當於實質上掠奪了約旦河西岸一大片土地。
在巴勒斯坦人眼中,這道圍牆是以色列單方面製造既成事實的措施,旨在從時間上和效力上繞過和平路線圖第三階段設想的所謂「永久地位」談判。因為,尚未實現的路線圖第二階段,呼籲建立一個擁有「臨時」及「完整接壤」邊界的巴勒斯坦國。
計劃中的圍牆徹底消除了巴勒斯坦的接壤邊界,若繼續興建圍牆,巴勒斯坦人對於路線圖第二階段的任何希望,都會消滅得一乾二淨。屆時以色列就有強烈的動機,要求立即落實第三階段,即直接開展「永久國家地位」的談判。

須遵守停火線規定
根據路線圖,在二○○五年年底,即預算沙龍任期屆滿之前,以巴雙方將完成永久地位談判,包括耶路撒冷問題、難民、殖民區、保安、水源、以及巴勒斯坦國永久邊界等引起主要爭議的問題。二○○○年七月,以巴雙方在大衞營的高峯會無法達成協議,巴勒斯坦人民大失所望。若現時立即恢復談判,他們恐怕會由失望轉為絕望。
和平路線圖提出迅速凍結以色列殖民區工程,並盡早建立巴勒斯坦國,以吸引巴勒斯坦政府持續地消除對以色列的暴力威脅。以色列若堅持興建圍牆,必須嚴格遵守六七年停火線的規定;否則,巴勒斯坦人民的憤怒,恐怕是任何圍牆都不能阻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