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香港經濟「有反彈無復甦」? - 盧峯

蘋論:香港經濟「有反彈無復甦」? - 盧峯

特區政府昨天公布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本地經濟在第二季雖然受到SARS疫症衝擊,但受創卻比想像中輕微,經濟只是輕微收縮百分之○點五,比較早時預計的收縮達百分之三低得多。由於經濟在第二季收縮較輕微,加上自七月開始多項有利經濟的措施出台,特區政府在昨天已把全年經濟增長預測調升至百分之二,並表示可能因應經濟好轉的速度再提高經濟增長的預測。

內地資金流入
我們認為,本地經濟基調近期明顯改善是不爭的事實。這不僅因為SARS疫症衝擊比想像中輕,更重要的是外圍經濟因素正朝有利香港的情況轉變。
首先是內地積極讓人流、銀根流向香港。開放廣東省七個城市、北京、上海等地居民自由來港旅遊無疑已為沉寂的本地旅遊及消費市道注入新動力;但更大的動力恐怕還是內地容許更多內地資金流入香港。事實上從近期本地股市特別是中資國企股交投大增可見,有不少內地熱錢正流入香港,這一方面固然可能跟北京要挺董有關;另一方面北京政府為了紓緩外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樂得讓部份熱錢及外滙流出國外,減慢外滙增長的速度;這也是為甚麼北京昨天宣布增加內地居民攜帶出國的外幣金額,從每人二千美元增至五千美元。
要知道香港作為區內的重要金融中心及投資市場,大量熱錢流入將可令投資市場持續暢旺,對整體經濟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
除了中國「放水」這個利好因素外,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表現也漸有起色,例如美國第二季經濟增長已向上修訂為百分之三,預期第三季的增長更可達百分之五;甚至日本這個停滯長達十年的「經濟病夫」也有了起色,最新一季經濟增長達到百分之二點三,股市更重上一萬點以上。若果這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能維持這樣的增長勢頭,香港的出口及轉口將可保持可觀增長,從而增加香港經濟的復甦動力。

仍是個大疑問
但是這些有利的外圍因素能否令香港經濟走出「通縮、失業」的「長期病」仍然是個大疑問。在一九九九至二○○○年間,香港經濟也曾大幅反彈,可通縮依然揮之不去,失業率依然比回歸前高得多;結果本地經濟很快又再次尋底,而且跌的更深、更厲害。若果這次的利好因素包括內地放寬熱錢來港及美國經濟復甦仍未能打破通縮及失業的惡性循環、仍未能刺激本地市民及企業的消費、投資信心,那今次的經濟復甦只會是一次短暫的經濟反彈,無法令香港經濟真正脫困。
(圖)自由行旅客將可攜帶更多現金來港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