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貝理雅周四現身法庭,走入證人欄,就武器專家凱利的死因聆訊作供。這是英國歷來第二次有首相出席法庭聆訊,他在黑色車隊和警車護送下,不慌不忙地走進法庭,走進前又不忘向擠在法院外的記者和人群嘴角一彎。作供時,他同樣不慌不忙說:「我對(官員公開凱利名字)這些決定負上全部責任……問題是他的名字顯然呼之欲出」、「(政府誇大攻伊情報的)指控若屬實,我早辭職了。」委婉與尖銳的詞鋒間,盡是政治智慧的考驗,要化解的是他上台六年以來陷入的最大政治危機。
貝理雅走進證人欄,是凱利死因聆訊的最關鍵時刻。他主要面對兩大問題:第一,他是否下令公開凱利是英國廣播公司(BBC)指政府涉嫌誇大攻伊情報的消息來源,以至迫使他走向自殺一途?第二,他是否下令修改和誇大攻伊情報?
連日來不斷聽取首相府律師和幕僚意見,也一遍又一遍綵緋作供的貝理雅,作供時表現相當冷靜,沒有直接承認是首相府授權國防部這樣做,但他聲言對凱利名字被公開負全責:「我對(官員)這些決定負上全部責任,但我支持他們,我相信他們的決定是正確的……公開這些(資料)比較好。」
雖然周三作供的禤智輝不揹黑鍋,指是由首相府發放指引,指示國防部新聞官員在記者提及凱利名字時可證實他是BBC的消息來源,但貝理雅聲言沒有見過有關指引。他說:「我想基本觀點是不要提及名字,但另方面又不要誤導人。問題是(凱利)名字顯然呼之欲出。」
他說自從七月八日與高級官員開會後,已感覺凱利很可能就是BBC指英國政府誇大攻伊情報報道的消息來源,並決定告訴國會議員,因為在公開消息來源前向議員隱瞞是不適當的做法。他稱凱利基本上支持政府對伊拉克政策,但他某些觀點與政府不同。被問及凱利在事件中是否承受龐大壓力,他沒有直接回答,只說據他理解,凱利是習慣應付傳媒的人。
不過,貝理雅強調該檔案是根據情報消息撰寫,無政治目的。他炮口對準BBC指政府誇大攻伊情報說:「這是驚人和極之嚴重的指控。指控若屬實,我早辭職了。」他強調:「在那個階段(去年九月),我們的政策沒有利用該檔案作為開戰原因,而是作為我們再關注侯賽因發展大殺傷力武器的問題。」
他承認政府在攻伊問題上遇到很大壓力,但他相信情報檔案是可靠的,首相府並無堅持在該檔案中加插伊拉克可在四十五分鐘內部署大殺傷力武器的資料。
他說:「叫我們拿出(攻伊)證據的呼聲強大,我們要公開所知的情報,(在情報檔案中)盡我們所能做到最好是很重要的。」
直至傳媒報道首相府新聞主管坎貝爾負責「潤飾」情報檔案,為攻伊提供理據,貝理雅這時知道報道引起的影響「不再是小問題」。他形容這次事件是一場「風暴」。
他稱曾於七月七日致電BBC董事會主席戴維斯,要求BBC承認有關報道失實,但戴維斯拒絕了,並說該報道沒有攻擊政府的誠信;貝理雅則回應說:「你可能沒有攻擊我的誠信,但該報道有,除非收回報道,否則對我誠信的攻擊仍然存在。」
今次由法官赫頓領導的調查希望查出政府如何公開凱利名字,因為凱利名字曝光後,他受到傳媒重大壓力,更要出席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直播聆訊,結果他作證三日後被發現自殺身亡。
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