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論如何:別被眼前甜頭蒙蔽

毛論如何:別被眼前甜頭蒙蔽

有樹有草的地方,開始見一天一地的蜻蜓,蟬聲漸褪,香港人過了一個政治感情上最動人心弦的夏天。七一遊行的大日頭,跟着兩個集會的燠熱,對一些人來說,或許仍歷歷在目,但對另一些人來說,也許已成為歷史。所以,還該感激來自中央一番最新的「最高指示」,肯定了香港人愛國愛港,幫助香港人再往「反對廿三、還政於民」的目標邁進。

毛孟靜

這一次,是統戰部長劉延東給引述下達北京對香港的指令以及期望,包括特區要實事求是處理二十三條,及相信參加七一大遊行的市民,大部份是愛國愛港,反中亂港的只佔極少數。

政治經濟不能分割
換句話說,卻也即等如北京仍然警告有「一小撮人」意圖反中亂港。但說到底,總算沒再出現「動亂之都」的詞彙。事實是,任何對新一代領導層動向稍加注意的人,都該領會到任何文革式的批港語言,都該只是一小撮極左中下級掌權分子的慣性切口,代表不了最高思維。
時至今日,中央表態已表得夠清楚,特區七月出了點情況,發生了點事故,導火線是二十三條,積怨是經濟差,好,都說香港人吃軟不吃硬,你們要「水」,中央放「水」,你們要「人」,中央放「人」。先來CEPA,繼有「自由行」,五時三刻先為香港煽起一抹欣欣向榮。而二十三條,香港人反對內容太挑釁、太刺激,那就放鬆一下,看清形勢再瞧着辦,慢慢來。

事到如今,代中南海想一想,對香港特區的包容以至恩惠,已達浩蕩的程度。「自由行」為香港帶來的得益,總的來說或小眉小眼,但是「即食」而眼見,絕對經濟實惠。而CEPA的推出,就更冒了世貿會員國等外人批評的風險,明益香港。就像唐英年早在七月前,當他還在主責工商的時候對外國記者說的,CEPA一着,豈止是中央向特區派糖,根本就是中央向特區送了一整間糖果店。
香港人嗒了這樣一口又一口的甜頭,於是有說,甚麼「反對廿三」、所謂「還政於民」的口號,也就收斂一下吧。且有聲稱「倒董力量」者,根本不知所謂。我們吃了爺爺的,總要來點乖孫子的樣子。至於有批評說,中央送下的經濟大禮,會如何影響整個香港的形象、質素,會如何令這顆東方之珠,淪落成為不過南中國珠三角一整條珍珠項鏈上芸芸的其中一顆珠,都只屬長遠而空泛的恐嚇之言,不必理會。忘記盛暑,先享受天涼好個秋。

可是,經濟與政治,不可分割,永遠攜手與時並進。淨講經濟不理政治,香港隨時變成上海第二。或問,上海有甚麼不好?但,若香港跟上海一樣,人家還為甚麼要在乎香港?要覬覦大陸市場,上海一樣是海港,許多方面比香港且更西化更前衞,上海更接近首都許多,誰還稀罕香港這塊中國跳板?
所以,真情擁抱一國兩制,還得延續七一發揚的講法治、有紀律、要民主的精神。

繼續討論草案內容
在反二十三條浪潮中最凸顯的大律師公會中人物,都不反對立法是香港的憲法責任。那麼,在下月開始的新一輪諮詢中,就請繼續領導港人實事求是地,就草案內容跟政府討價還價。而還政於民的索求,亦該實事求是,循《基本法》的要求,先奪下立法會三分二的議席,再邁向普選。
明年今日,新一屆的立法會選舉將見密鑼緊鼓,還看又一年政治上的爭秋奪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