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陳樺同學 - 吳靄儀

給陳樺同學 - 吳靄儀

中學生響應七一遊行的民主訴求,主動成立「香港中學生聯盟」,召集人陳樺同學透露,她的父母親擔心她站得太前、花太多時間談政治而荒廢學業。讀到這段報道,我不禁莞爾:我唸中學時跟其他中學生組織文社,討論香港前途和寫文章,我的父母也表達過同樣的擔心。
幾十年過去了,事實上我雖然並非名列前茅,但得到的學位和專業資格倒還不少,而且從政只佔我工作生活的一部份。不獨我,當年跟我一般活躍,甚至遠比我活躍的同學,都不但能在社會上立足,其中不少更得到驕人的成就。
天下父母心,我可以想像陳樺的父母親,也會像當年我的父母親那樣,教訓我人家是優才精英,人家可以做的不等於自己的女兒能做。可是,究竟是優才精英才有資格活躍關心社會,還是活躍關心社會才有機會成為優才?
近年來,我注意香港的學生多了,多接觸到在本港和在外地的各科學生,我的結論是,把全副精神用在學業上,唯恐分心或浪費光陰的學生,發展遠不如活躍於各類活動及社會事務的學生。活動自然而然令他們認識更多、視野更廣、思想更靈活。自信心增強,接觸和結交更多來自不同地區、背景、年齡組別的人,有助他們變得更成熟和獨立。反之,只顧唸書的人往往局限很大,甚至離開了書本,就不懂得怎樣和別人溝通。
人生就是這麼奇妙,精神上越慷慨的人越富有,越吝嗇的人結果越貧乏。我深信陳樺到了我這個年紀的時候,也會絕不後悔今日的熱誠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