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副刊(上) - 李純恩

專欄副刊(上) - 李純恩

新入行的編輯問我專欄副刊應該怎麼做才叫精采,我就跟她說,你就當一台戲去安排好了。
一台戲要有不同的角色,花旦、青衣、老旦、小生、武生、老生、大花臉、丑生。要角色齊配,這台戲的內容才豐富,戲才好看。如果只覺花旦漂亮,全用了花旦,又或者貪圖小生有型,全用了小生,那這台戲也演不下去了。
辦專欄副刊,也如此,各類作者都應該容納,由得他們在各自擅長的範圍內去發揮,他們各自都擁有某一類的讀者,加起來,副刊的讀者面就很廣了。
梁實秋抗日戰爭的時候,在重慶兼任過報紙副刊編輯,他在一篇徵稿的文章裏寫:「現在抗戰高於一切,所以有人一下筆就忘不了抗戰。我的意見稍微不同。於抗日有關的材料,我們最為歡迎,但是與抗戰無關的材料,只要真實流暢,也是好的,不必勉強把抗戰截搭上去。」
這就是副刊的正確編法,要想精采,就要百花齊放。香港「七.一」大遊行之後,有專欄作家不說民主而說生活情趣,結果竟被某些讀者責難,說作者不應在火紅的年代不作有關民主運動的文章而繼續風花雪月。
這種讀者,是極少數生不逢時的人,很可憐,卻又不用理會。為甚麼?明天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