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節流,在不再依賴高地價政策支持下的香港經濟,是必然的考慮。唐英年有必要將他的理財哲學,盡早公之於世,好讓從商的人,有所計劃,亦好讓一般市民,有個認識。
比較明快的是他說會研究開徵銷售稅,但要等幾年,又說要擴闊稅基,將免稅額下調回到九七、九八年水平,說這樣令到更多打工仔交稅,是為「公平」。
七千八千元入息一個月,亦要交稅,是為公平?三百二十萬勞動人口,只有百二萬人交稅,是為不公平?身為財長,且不理你的哲學如何,濫用公平的字眼,誤導大眾,就令筆者齒冷。
只有四成打工仔交稅,是因為低收入的一群薪酬被無理壓制。香港人平均收入二萬美元一年,被外國視為先進地區,殊不知高薪一族只是小數,六成打工仔連交稅的資格也沒有,是客觀上交無可交(要養家者),要交亦太少,作用不大。
高薪只集中在一小撮人,只是證明香港的打工情況是肥上瘦下,貧富懸殊,正正代表這不是一個公平的社會!
還有,低薪者交的是累進稅,當薪金增加時,交稅的比例亦增加(由5%升到15%),但到高薪之時,卻交標準稅率(15%),外國是累進到40%才停下來的。這是說,以普世的標準,香港的稅制對低薪者絕不公平!
還有,銷售稅是間接稅,窮人一樣走不掉,是違反有能者多付,無能者不付的真正公平原則。唐英年明明在加劇香港稅制的不公平,卻硬說是為了公平,太謬誤、太可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