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睇公屋租金官司,睇到有啲眼花,因為報紙成日寫「租金佔入息中位數百分之十」,又睇到:「第二季租金佔入息比例中位數超過10%作起點。」呢句究竟點解?有議員對記者話:「入息八千,交租八百就差唔多嘞!」咦,八千元入息,等唔等於入息中位數呀?
既然唔多明白,就要睇書查資料。首先要知道乜嘢叫做中位數。中位數係統計學概念,英文叫median,譬如五個公屋戶嘅每月入息(income)分別係(一)九千(二)八千(三)七千(四)六千(五)五千,中位數就係第三嗰位,即係七千蚊,如果第三位公屋戶交租七百,租金佔中位數入息(medianincome)就係10%。上述五個住戶嘅平均入息(averageincome)啱啱亦係七千,但數字排列中位數通常會低於平均數。
好嘞,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劉國裕喺《明報》寫過一篇關於公屋租管嘅文章。佢話:「租金支出(包括差餉及管理費)佔家庭入息的百分比稱為『租金與入息比例』。把租金與入息比例數據由小至大或由大至小順序排列,中間的數值便是『租金與入息比例中位數』。呢個數嘅英文名稱係MedianRent-to-IncomeRatio,即是RenttoIncomeRatio嘅中位數,簡稱MRIR,不等於入息中位數,更加唔係「月入八千,租金八百」咁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