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羊肉煲 - 吳靄儀

愛爾蘭羊肉煲 - 吳靄儀

愛爾蘭羊肉煲IrishStew原是窮人的食品。流落英倫的愛爾蘭移民,一窮二白,天寒地凍,只買得起廉價的帶肉骨頭,用大堆洋葱和薯仔,加水煲成一大煲,又暖和又能吃飽。以前英國窮學生都捱過不少愛爾蘭煲的苦日子,所以請他們吃飯就千萬不要來這一味了。
但其實做得好的愛爾蘭煲──應稱為「清湯羊肉煲」──十分美味,愛吃羊的人會覺得遠勝那些模樣精美而毫無羊肉味的名貴燒烤小羊扒。可惜真正的愛爾蘭煲得用骨多肉少的部位,香港特級市場不屑入貨,所以到了英倫就無論如何要趁此良機一飽口福。
我在街口肉店Lidgate買了兩磅neckoflamb,說明是做羊肉煲的(不是做小羊扒的bestendofneck),砍成厚肉扒的大小,才七英鎊。製法簡單之極:取大而重的深鍋,兩個大洋葱切片加點西芹和蒜子炒香兜起備用。薯仔(約兩磅)切大塊,鋪開一層在鍋底,鋪一層羊肉骨在其上,撒上鹽和黑胡椒末調味,再鋪上一層炒好的洋葱西芹。手邊若有thyme和rosemary香草,也可以擱一點。然後重複:一層薯仔,一層羊肉骨,撒上鹽和胡椒,最後是洋葱和香料。注入清水至剛蓋過面,嚴密蓋上,燒開即校文火慢慢煲腍:大概兩小時半。最後半小時可加入切塊甘筍。
做成的愛爾蘭煲湯清味醇,正確吃法是用深的大湯碟,帶湯帶肉,不需裝飾加工,用湯匙及叉子吃。
切記文火、蓋密,大沸湯就變濁了,當然這不減味美。原製方沒有西芹,是我因手邊有而擅自「加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