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環署於公元二千年拆卸赤柱舊街市,計劃用一年時間改建成市政大樓,當年承諾商戶暫遷往臨時街市,待市政大樓於2001年落成後遷回新街市經營。但計劃一直未實行,最近更以調查顯示,大部份居民都光顧區內兩個私營超級市場為由,「毋須開設街市」,宣布擱置有關計劃。商戶投訴,三年來忍受虧蝕也只盼重返街市以求「翻身」,現擱置有關計劃,商戶「血本無歸」。立法會議員直斥政府助紂為虐,協助超市集團壟斷市場,剝削居民及商戶利益。
現時在赤柱海旁臨時街市經營的商戶投訴稱,他們都在赤柱土生土長,「靠個街市養大」。1996年,前市政局建議於舊赤柱街市原址,興建一座包括圖書館、運動場及街市等綜合市政大樓。97年,前臨時市政局同意在赤柱灣填海區興建一座臨時街市,於1999年安置舊赤柱街市檔戶。舊街市於2000年清拆。
商戶黃先生稱,臨時街市位置偏僻,但他們別無選擇。「當時食環署承諾三年後一定可搬回市政大樓,所以呢幾年商戶慘蝕都唔肯搬走,等有朝一日返原址重新嚟過!點知……」
記者於臨時街市觀察三個小時內,沒有一顧客入內。臨時街市內只有約十檔在經營。
商戶向記者大吐苦水,「做三年就蝕足三年,你見好多商戶連舖都唔開,唔係唔想做,係冇得做,佢哋寧願「納空租」,留住個舖位。」
商戶最不滿是,食環署竟以「區內已有大型超級市場」而拒建街市,是助長大型超市集團壟斷市場。「咁即係「侷」班居民去幫襯大集團啫,𠵱家根本係惡性循環,呢度已經唔就腳重要俾大超市壓住,我哋根本迫到冇「訂」企!」
食環署發言人回應本報查詢稱,於2000年3月及8月進行兩次統計調查,結果顯示,自赤柱馬坑一超級市場開業以來,只餘百分之二十五居民表示會到赤柱臨時街市購物。鑑於有關結果,以及審計署建議「經營能力是規劃公眾街市時最重要考慮因素」,故赤柱沒有需要開設街市,以免浪費公帑,但食環署會照原意於舊赤柱街市原址興建赤柱綜合大樓,惟沒有街市。
此外,為因應區內居民繼續對濕貨街市的需求,食環署獲得城規會的批准,保留臨時街市至二○○五年四月十二日,臨時街市拆卸後,會興建二十個小亭式的街市檔位,供出售小食及旅遊紀念品外,亦有街市物品供應,相信能應付區內居民對於濕貨街市的需求。
食環署已於今年六月底,向現時十六位檔戶發出「中止租約通知書」,通知租約於今年底屆滿後中止租約,商戶明年初交還檔位。(○八一三○○五)
立法會議員李華明直斥政府助紂為虐,罔顧市民的實際需要。李華明表示,民主黨早前曾於赤柱進行過意見調查,結果反映大部份居民均希望重建街市;食環署無視民意。李華明直言,政府協助大超市集團壟斷市場。「政府根本想盡量起少啲街市,因為怕蝕錢,索性將個波交畀兩大超市集團,其實就係剝削緊居民同商戶嘅利益!」
又遠又細–居民李小姐
個街市又遠又細、入面得咁少舖;惟有近近哋去超級市場算囉。若果一定要買新鮮濕貨,就寧願搭半個鐘頭車出香港仔街市,起碼又齊又集中。
冇諗過政府部門會出爾反爾,一直照足佢哋安排搬嚟呢度,點知又突然反口,好後悔當年冇白紙黑字同食環署簽字作實,𠵱家想追就難過登天。
我哋做咗赤柱街市幾十年,一直都好多街坊幫襯,自從搬咗嚟呢處咁僻嘅位置,鬼影都冇隻,生意都唔夠以前十分一,真係搬嚟咁耐就蝕咁耐!
服務熱線
電話:29908288
傳真:23702192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