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電訊盈科(008)將公布半年業績,新上任的董事總經理蘇澤光也會登場會見傳媒,相信會成為本周焦點之一。由於電訊市場競爭激烈,本地電話線大量流失,寬頻市場增長放緩,SARS打擊數據業務,加上節流的板斧也已經用盡,電盈整體業務倒退,實在所難免。
本地電話業務的失地,其實已經有迹可尋。根據電訊管理局的資料,截至本年6月底止,固網電話線總數381.2萬戶,上半年累積減少了近3萬條;至於新增約18.5萬條電話線固網電話可攜號碼,相信當中大部份來自電盈客戶轉台至其他服務供應商。兩數相加,差不多等於固網電話線總數的5%至6%。電盈截至去年底的市場佔有率為82%,今年上半年跌破八成勢難挽救。
至於寬頻市場方面,按政府的數據市場已經放緩,上半年平均每月上客不足2萬,過往的高速增長期已過;參考有線寬頻(1097)下跌了18%的寬頻ARPU數字,相信電盈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增長放緩加上收益下降,業績想好也困難。
不過,周前新任電訊管理局局長區文浩曾表示,同意政府逐步放寬電盈的規管。翻查電盈新服務記錄,原來放寬監管力度的趨勢,早於過去半年已經浮現,政府先後批准電盈多次推出優惠,既送禮品又送IDD通話時間,更甚者是電盈獲得政府首肯,在8月份首半個月期間,可以不限地區向任何用戶提供簽約9個月,每月回贈20元的優惠計劃(或可選擇50分鐘IDD服務),令電盈的固網月費變相由110元降至90元。
電盈的這項八一折「優惠」,公司並沒有公告天下,要由用戶自行致電熱線要求才能享有。那麼用戶如何知悉呢?除了閱讀非一般大眾會接觸的憲報或電管局網頁外,以筆者為例,自8月初開始不斷收到朋友「奔相走告」的電郵,「優惠」消息才告外傳。問題是,這是否一個合適的方法呢?
電盈的電話服務雖非百分百的市場佔有,但對「沒有選擇」的電話用戶來說,無疑仍是必需品;假如缺乏上述渠道,優惠消息便無從得知,那麼電盈豈非在強化數碼鴻溝?這又是否對牌照條款內不能對消費者價格歧視有所牴觸?
侯聯貴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