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清潔老鼠數目驟降

全城清潔老鼠數目驟降

【記者梁洵瑜報道】沙士疫潮後帶來全城清潔效應,除街道較為清潔外,本港鼠患亦得到改善。食物環境衞生署以往每次大型滅鼠行動都錄得逾五千隻的數量,但今年七月的滅鼠數目只錄得三千多隻,是近年最低的數字。

沙士後注重衞生
食環署去年兩次大型行動各捕捉了逾五千五百隻老鼠,連同平日的巡查,去年共捕捉了四萬八千多隻老鼠。今年一月的行動捕捉了五千二百多隻,但在沙士一疫後,七月的滅鼠行動捉鼠數目驟降至三千七百多隻。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袁銘志表示,數目減少與市民在沙士後加強清潔有關,例如減少在後巷堆積雜物和棄置食物殘渣,都可以降低老鼠的繁殖力。
袁銘志補充說,老鼠的繁殖力驚人,一隻老鼠約一個多月大已能繁殖,每胎可產五至六隻。外國的研究顯示,一對老鼠每年最多可繁殖一千六百隻老鼠。近年食環署捕捉的老鼠數目相若,可見本港鼠患得到控制。
老鼠體形細小又多在隱蔽角落出沒,但食環署人員一樣有「法寶」找出牠們的藏身之所。袁銘志解釋,老鼠身上多油,靠牆走動時會留下黑色的「擦迹」。此外,若發現牆身有破洞,工作人員會用物件將洞堵塞,下次巡查時發現物件被移走,即知道該洞可能是老鼠的窩穴,會在附近放置老鼠藥。

窩穴放置老鼠藥
早前曾有醫生指老鼠是淘大花園傳播沙士的元兇之一,袁銘志表示,署方在包括E座等大廈內都沒有找到老鼠蹤影,只有在該花園的平台、商場及停車場等大廈範圍以外的地方捕捉到。
至於老鼠是否傳播沙士,則要先證明老鼠是否能夠帶有病毒,病毒能否在老鼠身上繁殖及會否透過排泄物將病毒傳播給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