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都見報道:內地豪客如何一擲萬(至千萬)金來港掃貨。甚麼珠寶、電器、名牌衣物、白金手機、豪宅……一一盡歸他們所有,貧困的香港目下只靠同胞振興經濟。
過去數十年香港小市民節衣縮食給大陸親友寄包裹,糧油棉衣。歲晚新年,年邁阿婆以擔挑紅白藍膠袋網袋,給兒孫過關「送貨」去。他們倚仗親情溫暖度過艱難的飢寒期,成長壯大。上一代也許見不着這風水輪流轉。今日一小撮人富起來,財大氣粗,忙不迭來把香港人比下去。任何地方都貧富懸殊,不過中國大陸人口多,「一小撮」的比例,數目已不少。自由社會,商業行為,有甚麼值得大驚小怪呢?亦有很多香港人在國內或別些地方當「豪客」,分別只是某人高調某人低調而已。機場快線多了不少內地遊客,有人沿途興致勃勃地談論天壇大佛青馬大橋未來的迪士尼公園……十分噪聒。但一想,那些初到長城兵馬俑坑外灘的香港人,還不是一樣驚喜興奮,天天說個不停嗎?
都一樣「豪」,也一樣「娘」。好平等,毋須另眼相看。
【代郵】電腦中毒。讀者請勿e來。或暫用《蘋果》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