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名公屋居民昨天冒着強風遊行到高等法院。要求房委會盡快落實高院的頒令,盡快檢討租金,讓公屋租金回落到百分之十的居民收入中位數水平。我們明白居民希望房委會盡快減租的意願,但既然房委會及特區政府承諾一旦上訴失敗便會立即減租及退回多收租金予居民,我們認為居民的利益已有足夠的保障,大可耐心等待政府上訴的結果,讓政府及房委會即使輸也輸的心服口服。
不過,公屋居民及公眾除了繼續關注有關公屋租金檢討的案件進展外,他們更有需要面對公屋政策、公屋資助方面的危機,特別是房委會的財政危機。
即使撇開今次「官司」所可能帶來的巨額損失,房委會的財政其實早已處於嚴重的危機。因為隨着停建、停售居屋,房委會的主要收益大大萎縮,單憑公屋住戶及商舖租金的收入根本連應付公共屋邨的日常營運也有困難,更不要談支付龐大的公屋建設計劃。
本來,若果政府像回歸以前那樣每年有巨額財政盈餘,便可以補貼公屋的興建及營運開支;只可惜現時政府的財赤同樣嚴峻,要再背上房委會的財政包袱,除了大幅加稅外便沒有其他選擇。但是公眾、納稅人及香港經濟能承受大幅加稅的壓力嗎?
當然,房委會若開源不成,便只有節流,包括削減興建公屋的數目、包括減少對公屋的資助、包括拖慢或放棄重建公屋計劃、包括降低管理及維修質素等。一旦採取這些措施,將意味公屋輪候時間大大加長、將意味公屋的質素及管理轉壞。像這樣的結果公屋居民能承受得了嗎?
毫無疑問,不管是大幅加稅或大削公屋開支都是痛苦及困難的選擇。但除非房委會的財政在未來幾年出現奇迹般的好轉,否則政府、公眾、公屋居民都必須面對這樣一個痛苦的選擇。為了避免引發激烈的社會矛盾,為了避免引發居民的對抗情緒,我們認為政府及房委會有必要盡快跟壓力團體、居民團體、公屋居民及公眾交代房委會的財政危機及各種可能的應付方法,並展開廣泛的諮詢及討論。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當房委會財政「爆煲」時出現手足無措、民怨沸騰的局面。
(圖)政府應交代房委會的財政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