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禮貌周周、豪氣闊綽;有人隨地吐痰、欺善怕惡。大批內地「自由行」遊客湧到香港,令港人有更多機會與這批「香港經濟救星」作近距離接觸,旅遊、飲食及零售業等前線服務業從業員,每天與各式各樣的內地來客「交手過招」,一幕幕難忘的情景,填補了他們腦中對內地人的刻板印象。
面對這班質素參差的貴客,前線人員可謂又愛又恨,但也得慢慢學習和接受,如何與他們融洽相處。
有學者認為,自由行推行不足一個月,不應匆匆評斷內地遊客的質素,而且各地人民都是質素參差,不能因此而批評內地遊客的質素較差。 記者:林社炳、謝明明、蔡元貴
「內地客普遍非常追求潮流,着重啲衫嘅款式同產地來源,反而不會太在意價錢。」但似乎這批貴客相當依賴售貨員作為他們的潮流領航員:「佢哋會主動問我哋(售貨員)𠵱家時興邊啲款式同顏色,甚至點樣配搭。」
Sara又說:「佢哋普遍都幾有禮貌,同一般外國遊客一樣,並冇話較難服侍,但相對日本客嚟講,內地客始終冇咁斯文,有啲重會好大聲咁講嘢,影響店內環境。」近年內地遊客及台灣遊客的消費力較一般顧客為高,以該店為例,中、台兩地遊客的消費佔該店營業額三成,而且比例有上升趨勢,將本地及日本客比了下來。
「愈有錢嘅內地客,佢哋就愈容易相處同有禮貌,相反冇咁有錢個班客就會比較挑剔。」近日與內地客接觸多了,任侍應的鄺耀雄得出這個結論。他尤其喜愛闊綽的北方客,但也碰過難服侍的客人。
「試過有班內地客諸多要求,大聲叫我倒茶嘅時候,個茶壺嘅嘴唔可以掂到隻杯,又呢樣又個樣,直情將內地個套搬落嚟香港,如果喺繁忙時間嘅話,咁都幾煩,重會阻礙我做嘢!」
但他說,普遍內地客的表現都較其個人印象文明有禮,與一般顧客無異,但他希望內地遊客可以待人有禮的態度對待服務人員,「千祈唔好將內地個套呼喝文化搬落嚟香港,咁就唔係咁好。」
經常在北角街頭清潔垃圾的大嬸,對於近來多了內地遊客來港,說來有點氣憤。
原來大嬸有一次清理垃圾桶時,遇上講普通話的內地遊客胡亂吐痰:「佢對住個垃圾桶,係咁放完一次飛劍又一次。最弊係佢吐唔正,更加冇用紙包住啲痰。」
內地客一副肆無忌憚的樣子,但大嬸對他怒目而視,告訴他在香港隨地吐痰乃違法行為。
「佢重惡形惡相,以為走埋去垃圾桶吐痰就冇錯。我話佢知,喺香港亂咁吐痰,要罰一千五百蚊。」原本理直氣壯的內地客,立即嚇得向大嬸道歉,她總算見識到內地客欺善怕惡的作風。
同區巡邏專捉垃圾蟲的食物環境衞生署人員透露,曾有內地遊客做垃圾蟲被捉,「罰單照發,但係繳交罰款嘅日期有成二十一日,而內地遊客嚟玩最多都係七日,有的重係三四日。罰佢錢,佢哋都一於好少理,唔交罰款就走人,離開香港。」
澳洲大學畢業返港、在海洋公園做暑期工的Carrie,自言很喜歡小朋友,覺得內地小朋友與本地小朋友同樣可愛。但不知是否受內地「一孩政策」影響,Carrie總覺得內地小孩比較「難教」:「香港小朋友比較聽話,內地小朋友比較巴辣,要嘥口水同佢哋講解遊戲規則。講完之後,佢哋好似聽唔到。」
Carrie略帶微言,「小朋友唔明唔緊要,有部份帶仔女嚟玩嘅內地家長,以為畀二百蚊入場費,就乜都玩得。經常要費盡唇舌,解釋部份遊戲有高度同年齡限制,太大個唔玩得,太細個亦唔玩得。」
她的同事阿Kit則說:「𠵱家嘅內地客衣着靚咗好多,而且多咗自己嚟玩,特別多咗一家大細合家歡嘅內地遊客。兒童遊樂區唔准吸煙,要經常同抽煙嘅家長解釋規定。」
「佢哋(內地遊客)專揀至頂級嘅牌子,唔貴都唔會買,尤其係北方嗰班客,動輒用十幾廿萬現金買表都面不改容。有啲內地客更會用超級市場膠袋裝住啲錢嚟買手表,試過有個客用三百幾萬去買隻伯爵鑽石表,另一次有個客就用百幾萬現金買咗兩隻伯爵表,足足用幾袋銀紙去裝,豪爽程度比好多本地客厲害。」銅鑼灣德信表行營業主任黃少偉說。
不過,內地客並沒有想像中般「財大氣粗」,黃少偉說:「佢哋普遍都好易服侍。」
他稱,內地遊客的消費能力強,已逐漸取代本地客的地位,雖然內地遊客近年開始懂得講價和「格價」,但他們始終出手較其他顧客疏爽闊綽,他預期除非內地大幅調低入口關稅,降低入口貨價格,否則內地人仍會喜歡來港購買名牌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