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點與線:<br>美日原爆爭論和歷史解釋權 - 林沖

國際點與線:
美日原爆爭論和歷史解釋權 - 林沖

美國和日本又因為原子彈的歷史再一次吵起架來,這回是美國把當年向廣島扔下原子彈的轟炸機EnolaGay號搬到博物館展出。在日本的角度看來,這當然「大大傷害了日本人的感情」,廣島長崎兩個城市特別向博物館提出要求:中止這次展覽。但美國哪裏會理,照舊展出如儀;展覽也沒有提到美國扔了原子彈後,究竟死了多少日本人。

日人難忍美展覽戰機
原子彈是一個很特殊的歷史問題,美國從不忌諱。美國一向認為就是因為用了原子彈,太平洋戰爭才能較快地結束,死傷的美國軍民也因而大為減少。美國是一個崇尚英雄的國家,今天美國的職業球賽只有冠軍而沒有亞軍,很大程度就是成王敗寇的道理。政治上,美國對原子彈的態度更是超黨派,克林頓時代,曾經不顧日本反對,把原子彈也印到郵票上。
日本的立場,五十八年來始終如一:日本是原子彈受害人,這種武器不分平民軍人的殺了幾十萬日本人,後遺症到今天還未完全清除。
廣島原爆紀念活動發言人說,他今天連聽到EnolaGay這個名字都受不了;也有當地市民投訴,美國想藉這次展覽活動,為核武鳴鑼開道。

侵華部隊惡行卻忘了
類似爭論已不是第一次,每次美國舉行有關原子彈的活動,日本必然反彈或抗議,美國從不理會。美方所持立場,往往是這樣:「這是歷史。」日本人面對廣原爆紀念館內那些原爆四千度高溫下熱至扭曲的玻璃瓶,也揪心得矢志不忘這一天的歷史。
可是,日本有些人卻忘了日本侵華部隊在中國的惡行,中國三千五百萬軍民死傷、中國東北被日本生化部隊七三一部隊蹂躪。歷史的真相,往往看解釋權在誰手上;而解釋權,卻又和強權有直接關係。原爆如是,侵華戰爭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