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菜回家煮飯的人有兩派,一派是幫襯新型的超級市場,一派是幫襯傳統的街市。
超級市場環境清潔、冷氣和光綫充足,一切都井井有條。這些,都是傳統街市不及的。
傳統街市雞鴨味濃,地下濕滑,但一切又那麼生龍活虎,相熟的小販和顧客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親近之感,在生猛海鮮蹦起水花濺到走道的同時,賣魚佬一聲親切又熟悉的招呼,又令人覺得比在超市買菜受用得多。
目前大型超級市場佔了很大的優勢,傳統街市如何生存下去,也就成了燃眉之急。香港消委會為此出了一個調查報告,提議政府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為街市經營者提供一些協助,比如怎麼改善衞生環境、如何保持傳統的優點、如何增加消費者對街市貨品的信心等。
政府常有些扶助中小型企業的措施,當然也可以用在街市經營者身上,對他們作一些適當的培訓。這樣做,不是干預市場,反而可以促進市場進步,讓消費者多一點選擇。
政府的協助其實還是次要的,主要的當然還是看傳統街市的經營者爭不爭氣。爭氣的話,將自己的事業搞得有聲有色,不爭氣的話,那就誰都幫不了忙,最後只有沒落。
我是傳統街市派的消費者,偶爾也會去超市買菜,多元的選擇令人愉快,如果突然有一天街市消失了,相信許多人跟我一樣,會感到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