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 - 鍾偉民

螢火蟲 - 鍾偉民

心煩,臨睡看了半齣《螢火蟲》,日本片,高倉健和田中裕子都老了,都老得美麗。
講一對捕魚的夫婦,丈夫是二戰時的敢死隊長,當年沒有盲目去自殺,遇見舊人,想起舊事,好多唏噓。
大戰時,在飯堂裏招呼隊員吃最後晚餐的老太婆憶述:有一個年輕人在出擊的時候,因為機器故障折返,他很沮喪,很悲憤,再去攻擊前,他說:「這次,一定要撞毀敵艦回來。」當年還是美少女的老太婆問他:「撞中了敵艦,你還怎麼可以回來?」「我化成螢火蟲回來。」他說。第二天,飯堂裏,果然飛着一隻螢火蟲,大家都明白:這個年輕人,為了一個「偉大」的理由,送命了。
人死,本來如燈滅,化螢,化蝶,或者只是活人放不開,要找寄托。
中國人,也有認為靈魂會附在燈蛾身上的。
我十幾歲的時候,外公在路環老屋停靈,大白天,忽然飛進來一隻燈蛾,繞室飛舞,最後伏在「昊天罔極」的輓幛上,整日不去。
後來,我見到屋裏有燈蛾,都不殘殺,驅趕,只是打開窗戶,讓這種小生物載着亡魂到野外去找歸宿。
我們都幻想人死了,有個更好的去處,因為今生並不完美,化蝶,化螢,化蛾……說到底,是為更美好的來生,留一段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