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不應視自由行為短期救市措施 - 盧峯

蘋論:不應視自由行為短期救市措施 - 盧峯

隨着自由行政策擴展至廣州、深圳、珠海等三個廣東省最大的城市,這個新的旅遊及出入境政策的「威力」將會真正浮現。可以預期,未來一段日子透過自由行到香港的旅客將持續增加,為香港的旅遊業、零售業增添動力。至於說自由行旅客大增會帶旺樓市,恐怕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像那一位大手掃入五間居屋的自由行遊客只是極罕有的例子。
有不少意見認為,開放自由行是北京中央政府對香港的優先政策、是協助香港脫困的特殊措施。我們認為這樣的說法是片面及錯誤的。

內地遊客最大得益
毫無疑問,開放自由行的確有助帶旺香港的旅遊業及零售業;但其實最大的得益者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數以千萬計的居民,因為他們得到比以前更多的購物及旅遊選擇,並可以節省大量旅遊的費用。
誰都知道,香港是個自由港,很多外國生產的貨品包括電子產品、化妝品、名牌服裝等的售價都比內地便宜;至於像金飾、珠寶、名貴手表之類講究質素保證的商品,更是內地居民在香港的熱門購物選擇。現在北京政府開放讓他們可以自由到香港旅行,不用每次申請或參加旅行團,不是令珠江三角洲過千萬居民有更多、更自由的購物選擇嗎?
而且,開放自由行以後,他們不再需要倚賴旅行社才能來港旅遊,也不需要繳付這樣那樣的手續費、簽證費或佣金才能來港;他們更可以選擇住在親友家中及自行選擇想遊覽的景點,不用受旅行社規限。這不是能令內地旅客節省一大筆旅費嗎?
只要看到內地居民得到的好處,就知道放寬自由行是名副其實的互惠互利安排,並不是甚麼特別優惠香港的政策。

開放過急適得其反
我們認為,為了讓自由行政策能真正做到長期互惠互利,特區政府不應視自由行為短期救市措施或刺激經濟措施,更不應為了盡快「谷大」旅客數量而要求內地進一步擴大實施自由行的範圍。因為廣東省的七個城市再加上北京及上海將開放自由行,已為香港開拓了一個五千萬人的旅客客源,現時香港的旅遊設施包括出入境口岸、酒店、交通配套及旅遊景點能否容納仍是未知之數。若果因為開放過急過快而令本地旅遊設施不勝負荷,只會令服務質素大幅下降、只會令酒店房價及其他服務的收費大幅飆升。這樣下來,不單嚇怕內地遊客,不單嚇跑外地遊客,更會大大損害香港在旅客心中的印象。到時候即使中國全國開放自由行,香港也不能受惠。
(圖)內地居民申請來港十分踴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