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謝一些讀者的鼓勵,與一眾街坊股神相比,筆者的表現自問大有不如,但整體亦不至一無是處。跌市往往才是入市良機,不過升市氣氛歡樂人人高興,贏面實際稍低又何妨,香港死氣沉沉已太久,來個股市亢奮絕不是壞事。
可是股市泡沫只能振興一時,爆破之後對市面氣氛以至經濟的打擊會更大,股市概念一定走在業績之先,香港近期的個案比較特殊,有部份公司真的應該已脫胎換骨,不過亦有不少完全只是靠概念支撑。但有一點應該要留意,假使要開始「正常」的調整,大部份股份回落兩三成亦不會改變大勢,可是現時股市弱手雲集,大部份人心血少,這樣的調整可能殺傷力亦會頗大。
筆者看似不高興,主要是作為專欄作者,一向有一套投資宗旨,可是當遇上這種非理性升浪的時候,甚麼分析及風險控制技巧等等,全部都不及膽量及概念重要。市場的表現,好像是全盤推翻了筆者以往在本欄強調的一套。
如果投資是一場100米短跑,大家全速跑完這一段衝過終點,分出勝負後從此收手,膽識及概念的確是這場短跑勝敗的關鍵,但投資本質上卻是一場馬拉松,分析技巧是跑贏長途賽的關鍵。投資優質股,讓公司增長推動資本增值,始終是長線贏錢的最佳方法。
老實說,筆者也有一些短跑心得,可是這些投資短跑通常都是「大大聲,細細注」,鬥炒概念是傳火棒的遊戲,一定有風險成為最後接火棒的儍瓜,沒有信心大注出擊是很正常。
就算市場只看概念,有膽入市就會贏錢,但做好分析工作,至少可以明白跟風的風險程度,以及調配合適的注碼。何況超級投資機會,一定是可遇不可求,幸運只會降臨在做足準備工夫的人之上,投資市場瞬息萬變,稍一猶豫,便會失去一些重注出擊的難得機會。
千萬不要被瘋狂的市況沖昏頭腦,將基本分析的工作看成如表面般一文不值,香港在回歸後至少也經歷過兩個巨型泡沫,最終可以抽身而退,大有斬獲的人甚少,已是一個明鑑。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