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嬰兒出生率持續偏低,小朋友在家長眼中「如珠如寶」,縱使經濟低迷,他們仍然捨得大解慳囊照料兒女。一項調查發現,每戶家庭在一個半月暑期內,在兒女身上的總開支高達五千零四元,佔整個家庭月入兩成半,當中以替兒女預備新學年及報讀暑期活動的開支最大。 記者:蔡建豪
市場調查公司「AC尼爾森」於上月中,成功以電話訪問了三百零二個育有零至十八歲子女的家長,了解家長在暑假期間,替兒女安排暑期活動、開學準備、零用錢及購買課外讀物的開支。
調查結果顯示,近半受訪家長有為子女安排暑期活動,其中三成三家長分別替子女報讀語言、美勞、音樂、電腦及運動班等。也有一成家長表示,計劃在暑假期間與子女出外旅遊,而旅遊熱點則是內地及泰國。單在安排暑期活動方面,受訪家長預計為子女安排暑期活動的平均開支已達三千元以上。
也有半數家長說,為子女購買暑期習作及讀物平均開支為三百六十五元;而家長為年齡介乎十三至十八歲的子女購買暑期習作及課外讀物的支出較大,平均高達五百一十九元。
在搵食艱難的情況下,家長未有減少給予子女的零用錢,近五成高中生每月零用錢介乎二百至一千元;一成半高中生更獲一千元以上零用錢。每年一度傷透家長腦筋的子女開學事宜,課本、校服及文具平均耗費三千五百二十一元。
綜合各項支出,每戶家庭於暑期在子女身上的總開支高達五千零四元,其中以有子女為十三至十八歲年齡組別的支出更高出平均數,達到六千零五十二元。
AC尼爾森專項研究副董事李思倫指出,經濟不景下,家長工時較長,難兼顧照料子女,所以家長都傾向給予兒女多點零錢。調查又發現逾三成家長,為子女購買長遠的儲蓄及教育基金,足見經濟問題為不少家長敲響積榖防飢的警號。
此外,AC尼爾森在另一項調查亦訪問了一千二百個家庭,發現有一成六家長較去年同期減低為孩子購買玩具,但家長傾向為孩子購買拼圖遊戲、模型及與運動有關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