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貝理雅的新聞官坎貝爾成為伊拉克醜聞的漩渦中心,他一直是貝理雅的核心智囊,順理成章成為了調查的主要對象──抓住坎貝爾,和抓住貝理雅已沒有甚麼大分別,兩個人其實就是政治孿生兒。
英美日等國都是民主政府,但國家行政首長身邊總有一幫心裏沒有國家只有主公的死士,像坎貝爾就是從貝理雅在野做到在朝的文膽,交情匪淺當不在話下。美國白宮幕僚長根本是總統的代言人,總統見誰不見誰,統統由幕僚長決定。日本內閣官房長官,也是相類似角色。
能當得上總統或首相的心腹,當然是政治上最忠誠的人,某程度更有革命同志式的抱負──克林頓首任時的白宮幕僚基本是耶魯或哥倫比亞大學同學會會友。可是接近權力核心時間長了,就出現顢頇甚至於跋扈的情況。今天的坎貝爾如此,三十年前鬧出了水門案的尼克遜總統幕僚長霍爾德曼也如此,更不要說日本黑金政治鬧得最兇時,派錢分權都有內閣官房長官份。
核心問題是這批人從來不受監察。貝理雅是首相,要受選民監察,坎貝爾卻只向貝理雅負責。同樣地,美國的副部長級或大使都要通過國會任命,但白宮幕僚長由總統直接任命;日本內閣官房長官雖也是國會議員,但是一九五五年自民黨上台後,一黨獨大的政治格局,官員做甚麼,選民難以置喙。
幕僚不一定立心做壞事,但先天與領袖的緊密關係,他們有一種「誓死捍衞主人」的江湖心態;由權力帶來的傲慢,更是幕僚們無視政治倫理和社會道德的根本原因。美英日這三國,就是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