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恢復急症服務 誤導居民」<br>大埔那打素轉送病人捱轟

「全面恢復急症服務 誤導居民」
大埔那打素轉送病人捱轟

【記者梁洵瑜報道】大埔那打素醫院急症室日前恢復全面服務,但醫護人手卻較前減少,院方緊急外科手術更未能同時恢復。急症室病人如要進行手術,即需轉送威爾斯親王醫院或北區醫院,現時每天約有一至兩宗轉院做手術個案。有醫學界及區議員批評,不少手術「無辦法等」,所謂恢復服務名不副實,病人治療受到延誤。

服務人手大減
該院急症室曾在「沙士」爆發期間一度關閉,其後局部恢復接收自行求診病人。至本周一全面恢復接收由救護車送院的病人,但服務及人手卻未能回復沙士前的水平。院方稱,沙士前急症室有五名具急症專科資格的高級醫生,現時減少一名,只餘四人。以往急症室有十名急症專科受訓醫生,最近調走三人,只餘七人,但同時增加兩名受家庭醫學訓練的醫生,令急症室有四名家庭醫學受訓醫生。護士方面,院方調走四名護士到內科病房及大埔醫院;另又有兩人參與自願提早退休計劃、兩人正放產假,故護士人手較以往少了八人。
新界東急症室服務統籌陳德勝解釋,急症室求診人數由沙士前每日平均三百三十人下降至二百人,故有需要減少醫護人手。日後會按服務量增調,但全日均有資深醫生當值,帶領家庭或急症受訓醫生工作。由於改裝隔離病房導致病床不足,加上外科部未回復緊急手術服務,故除簡單縫針外,其他手術要轉往其他醫院進行。

十分鐘送威院
現時每天約有一至兩宗如盲腸或膽炎等病人要轉送威院做手術。陳德勝認為病人治療不會受延誤,因轉送威院車程只需十多分鐘,而嚴重創傷患者以往也是轉到威院做手術。
立法會議員勞永樂直斥,那打素急症室「名不副實,誤導大埔居民」。「將病人送到急症室之後至知冇得做手術,呢間急症室可能比無急症室嘅醫院更加危險。」
大埔區議員關永業批評,把急症手術病人要轉到威院做手術的安排不能接受,擔心在運送途中受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