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投資:息滿到期票據有辣有唔辣

債券投資:息滿到期票據有辣有唔辣

上兩期在此介紹了《逆向浮息票據》和《槓桿逆向浮息票據》,但這數周在市場上更為廣泛被談及的,卻是它們的衍生兄弟,稱為《息滿到期票據》。這種新興的流行產品除了具備前兩者的多種特性外,並同時引入提前到期的優點,令債券可於較短時間內到期,讓投資者及早取回投資。
票據本身設有一項名為「累計息率」的定義,在本例子中為9%,即票據持有人每期獲派發利息的累計總數,不能超越此9%。雖然票據是寫着7年期限,但《息滿到期票據》可於累計收息達9%時便自動提前到期,大大縮短投資期。具體分析如附表二:
投資者要注意的事項有數點。首先,按上述分析,票據年期僅為1.5年,累計息率達9%,平均年回報率為6%,十分可觀;但最壞的可能卻是另一回事。只要一年後的同業拆息大幅升近4%,按公式所推算,該期息率將趨向零息率。雖然票據不設置負利率,但投資者將因此沒有任何利息收入,而票據年期將往後推,最終投資年期可長達七年,令平均回報率下降至只有一厘多。所以,投資者須對往後的利率走勢心中有數,認為息率趨升不會急速,才適合選擇採用這類投資。

年期長息率難測
此外,由於第2次及往後計息方法是採用每次期末的同業拆息,而非期初的定價,時間相差長達六個月,也就是說,下次息率多少,已是一年之後的事,而第3次更是2005年初,因而對息率的預測增加了難度,風險也較大。
當然,若屆時同業拆息只是略為上升,票據的息率則只會略為下調,期限也僅會相對延長,風險仍可能在預期之內。故此,投資者可按其本身對利率的看法,對累計息率有不同的要求,累計息率訂得愈低,相對風險愈小。但是,這方面風險的減低,代價將由另一方面付出,如首期息率將相對調低,而年期亦因此而需要加長。
陳鳳翔
香港財資市場公會常務秘書